17(第2/4页)

“一,二,三,四。”他母亲数道。孩子笨拙地学着母亲的发音,小小的眉头皱着,一副聚精会神的样子。

他们的脸上都挂着笑容,心中的焦虑却没有一刻远离。

那一天和第二天,法马古斯塔异常安静,可在别处,土耳其军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村庄。国民警卫队依然在顽强抵抗,却被多次击溃。

“他们每天增兵超过一万五千人。”瓦西利斯对马科斯说。

“纯属夸张!”马科斯大声说,“说这样的话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广播里报道的数字只有一半,可即便政客和外交人员一直在谈判,增兵数字还是不断增加。在日内瓦,土耳其、希腊和英国的外长正在进行密集谈判。

“土耳其人向这个岛派了这么多兵,谈判怎么可能有结果?”瓦西利斯说,“什么作用都不会有,是不是?”

帕尼库斯依然每天尽职尽责地去电器店,玛丽亚抽出更多时间在楼下陪父母。

“妈妈,我们得为那些难民提供些衣服,”她说,“我听说有人在号召捐赠。”

在凯里尼亚,为逃避入侵军队,数千人逃离了家园,现在一无所有。

那天晚上,他们一边吃晚饭,一边收听实况新闻。

“已经达成了和平协议。”广播员说。

“瞧吧,”玛丽亚大叫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别说话,玛丽亚!”瓦西利斯说,“接着听。”

他们听到的消息让他们放下心来。希腊、土耳其和英国三国的外长签署了协议。虽然土耳其不会撤军,可士兵人数将会减少。各方都承诺不会破坏和平协定的条款。

他们默默地坐在那里聆听好消息:土耳其指挥官收回向联合国部队提出的离开土控区域的要求,新总统克莱里季斯和土耳其族领导人拉乌夫·登克塔什的会面也将进行。

“这么说一切都将恢复正常了?”瓦西利斯说,“好像不太可能。”

“可听起来停火协议已经生效了。”帕尼库斯说。

“谢天谢地。”玛丽亚小声说。

对伊里妮来说,这一切都没有意义。如果赫里斯托斯没有回来,她不会庆祝和平。她默默地收走盘子,自己却一口也没吃。和平时一样,她为小儿子准备了一个位置。

附近的厄兹坎一家也在吃晚饭。再次听到停火的消息,他们都松了口气。

“这就是说阿里要回来了。”侯赛因安慰母亲。

“但愿如此。”她说,声音几乎细不可闻。

“赫里斯托斯有消息吗?”她儿子问。

“据我所知还没有,”她说,“他们和我们一样担心。”

“现在达成了协议,可能他就快回来了。”哈里德插嘴道。

埃米内经常去伊里妮家串门,不过最近她去得更勤了。两个女人互诉对儿子的挂心。

“你怎么还常去他们家?”哈里德说,他觉得两家人应该保持距离。

“因为伊里妮是我的朋友!”埃米内坚定地说。

一起在夜总会避难的日子拉近了阿芙洛狄忒和布鲁切梅耶夫人的距离。虽然法马古斯塔还远远谈不上恢复正常,可依旧有咖啡馆营业,所以她们结伴前往,消磨时间。

“我想我要回德国待几个星期了,”布鲁切梅耶夫人说,“等到这场灾难结束了,我就回来。”

阿芙洛狄忒的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她们在一起的时光分散了她的注意力,让她不会时时刻刻都想去见马科斯。

“别担心,亲爱的,”这位上了年纪的德国人说,“我不会一去不回。只有在这里,生活才有滋有味……”

第二天早晨,阿芙洛狄忒一早就来给好朋友送行。马科斯也来酒店里为她安排交通。三个人站在一起。

“亲爱的,”布鲁切梅耶夫人说,“我将天天期盼早日回来。”

他们挥手与她道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