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5章(第3/4页)

凶手自昨天早上的电话后,再也没联系过警方,相信以后也不会联系警方了。

而破案的最关键线索是查明车子在服务区到底出了什么事,以及是谁干的。高速上有很多监控,而且都是高清探头,只要被拍进去,凶手断然无处遁形。可张一昂那伙人居然说只查到车子进服务区的画面,再也没发现车子离开服务区。

服务区是个封闭区域,前后两个监控牢牢守住了通道,又不是直升飞机,怎么可能车子不经过监控就失踪了呢?

他想不明白。

回忆起刚才和王振国秘书的电话,对方说上回有人要毒杀王红民的案子,自然是李卫平说的那次最后死了工商所的执法队长汪海全了。

两起案子间隔才几个月,不算久。听李卫平大致讲了那次案子,看起来凶手本意是要毒杀王红民,结果王红民把水杯给了汪海全,成了替死鬼。

那次案子没破,是否凶手第一次毒杀王红民失败,过了几个月重新策划这起案子呢?

但杀王红民一个人,最后闹到杀了全工商所的人,也太夸张了吧。

高栋燃着烟,静静地坐在椅子里。对这起案子,现在的他还是相对乐观的,毕竟凶手这次犯罪过程搞得太大了,警方可以从多个渠道进行侦查,任何一块如果有实质进展,就能立即准确锁定凶手。

希望不会像上回白象县的那个案子搞得这么累。

那是四年前,高栋还是市公安局的处长,负责处理白象县一起特大连环杀人案,案子虽然最后圆满收场,但那一回的经历对所有当事的警察来说,一定是刻骨铭心的,险些所有人的仕途都被那场案子毁了,好在最后的“好运降临”。

想到这儿,高栋不由想起他在白象县的一位老同学,那家伙虽然可恶,但高栋心中对他还是很佩服的,他现在在美国一定过得很好。可惜他不是警察,如果他做自己的助手,相信再大的案子,高栋都敢接了。

这时,马党培和李卫平推门而入,两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疲惫。

高栋看着他们俩,点点头,掏出烟分给他们,道:“怎么样,处理完了?”

李卫平叹口气:“暂时先稳住了,今天书记、县长,几个常委,检方和法院的一把手,还有县工商局的领导全来了,一起给这帮家属做思想工作。”

“结果怎么样?”

“我们跟他们反复说,现在还是警方的侦破阶段,具体情况不能透露。他们一定要我们说清楚,到底是车祸还是命案。”

高栋厌恶地挑了下眉毛,道:“你们怎么回复?”

李卫平道:“我们说还要继续调查才能得出准确结论。可是他们不认同,说我们在敷衍他们,结果争执了很久,没办法,我只能跟他们说,是命案,还在查。”

高栋顿时站起身,怒道:“你怎么能告诉他们是命案!传到社会上,再传到媒体上,怎么办!”

李卫平吓得退缩几步,一句话都不敢说。

马党培见况,连忙替李卫平说话:“高局,这事也不能怪卫平,刚才的情况是我们不把问题说清楚,他们留局里不走了,而且要求见到死者遗体。如果他们见了遗体,有点经验的一眼就能看出朱梦羽是被人杀死的,出车祸的说法也就不通了,他们更要闹了。”

高栋咬咬牙,坐回椅子里,耐心想了想,马党培说得也对,这件事就算社会层面瞒得住,死者家属这边也瞒不住。况且这次不是只死一个人,如果只死一个人,那么总有办法稳定家属情绪,做好保密工作。现在死了一群人,这些家属聚在一起怎么压得下去?而且这些家属中一定不乏公职人员,强行打压是行不通的。

高栋无奈道:“你们有让他们见到遗体吗?”

马党培摇头,道:“没有,我们说死者遗体可能从中查出被害信息,为了早日破案,还家属一个真相,暂时由公安负责处理,等处理完毕后,再将遗体火化归还。主要还是考虑到几个人死状太难看,家属看到后,情绪更要失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