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以来几种笔记(第3/6页)

《变色谈》,谚有“谈虎色变”之说,这是谈虎的专篇,向恺然著。向别署平江不肖生,为已往武侠小说的权威。那《江湖奇侠传》,尤风行一时,最近重印他的《近代侠义英雄传》,易名为《霍元甲大刀王五侠义英雄传》,无非趋时而已。向于小说外,间亦作笔记,有《猎人日记》《变色谈》,这是他的笔记代表作。《变色谈》有争虎、闭虎、驱虎、死虎诸名目,均系实录,盖闻诸猎人拳师所谈者,非虚构乌有所可比侔。

《装愁庵随笔》,李怀霜著。李名葭荣,广东信宜人。辛亥革命,和柳亚子同主《天铎报》笔政,著有《斐然庵集》《不知老斋诗集》。籍隶南社。《随笔》载于《民权素》月刊,没有单行本,内容有异人同名、公牍文字、文人好古、目盲重明、咸丰戊午顺天乡试科场舞弊案、粤中麻疯疾、明季客魏之祸、叶名琛迷信扶鸾、岑西林与周善培、和珅当国、冯子材暮气至深,洪秀全犹子洪泉福、身佩天王所赐金质徽章等,笔墨亦雅洁。

《曼陀罗轩闲话》,张海沤作。张,安徽太湖人,足迹遍大江南北,所纪均其经历事,尤以乘俄国火车赴满洲里,乱山合沓,孤月流辉,忽见山市,海有海市,人或见之,不知山有山市,亦属幻境,此文述山市甚详,谓:“俄顷大雷雨,雹块击窗,一小时许,天复晴,月色澄澈,万象皆空。”又嫩江江边,产江石,坚结细腻,光丽莹润,红绿两色为多,红者仿佛玛瑙,绿者苍翠沉碧,中含苔藻松柏之形,这就可与此间雨花石相媲美。又于岫岩州山中,见所产石棉,织成一带,污则以火烧之,遂如新,可知古云所谓火浣布,即属此类。又哈士蟆,生于太子湖畔。锦州的卤虾油、小黄瓜,俱有佳味。其他如苗沛霖、赵舒翘、盛海帆、穆彰阿等故事。又谈王石谷、王椒畦、蓝田叔及俄国画家可洛巴夫画,品评中肯,那么海沤也是一位欣赏家了。他的小说,刊行单行本的,有《姊妹花骨》《珠树重行录》。

《蜷庐随笔》,王伯恭著。王为皖中耆宿,原名锡鬯,亦字伯弓,后名仪郑,号公之侨,宣统初,因避溥仪名,废之不用。是书不分卷,为线装铅字排印本,共七十二页。只标“无冰阁”三字,没有出版处及定价,可见当时为赠送品,印数寥寥,那就弥可珍贵了。首冠《王伯恭先生传略》,出于阚铎手笔。从《传略》中,得知伯恭幼受何子贞激赏。光绪壬午,李鸿章奏派之与马相伯赴朝鲜,应其国王之聘,参议军国事务。时吴武壮驻军汉城,袁世凯领庆军营务处,张季直、范肯堂、周彦升、朱曼君,均在吴幕,伯恭颉颃其间,一时称盛。由此又可知彼之纪述,什九亲见亲闻,较为翔实了。开卷即为《光绪甲申朝鲜政变始末》《吴武壮》《袁项城》《李文忠》数则,都是第一手资料。他于丙戌谒潘祖荫于京邸,祖荫诧为“今日得见魏晋间人”,且许为“今之王景略”,他刻有朱文小印“今略”,可见其知遇之深,因此,又有《潘文勤师》一则。他又师事翁松禅,有《翁文恭师》一则。复有《潘翁两尚书》,尤为赡备。月旦人物,有《马眉叔》《戴文节》《张小浦》《王壬秋》《刘棣仙》《姚石泉》《何廉昉》《李莼客》《易实甫》《顾印伯》《文廷式》《李梅庵》《秦澹如》《朱曼君》《张文襄》《徐菊人》《康有为》《裴伯谦》《赵声伯》《李文石》《八指头陀》等数十篇。谈书法的,有《论书法》《六朝书法》《西楼帖》《唐人双钩》《作字用紫毫》。关于中日文化,有《宫岛大八中岛裁之》。清宗室方面,有《载泽》《载涛》《载洵》。其他如《科举丛话》《秦淮风物》《烂柯山》《淡巴菰》。又《胡宝玉校书》,那是“四大金刚”之一,张艳帜名震北里者。又《清季两义伶》,一为路三宝收杨豫甫遗体,一为张樵野尚书,获罪被谴,秦稚芬送至正定府,为梨园掌故。又《袁克文》一则,记克文演醉酒一出,“饰杨贵妃,珠冠宫装,天然流媚,直忘其身为男子者”。又清末民初市上流行当十铜元,即袁氏八十三天皇帝,也制洪宪纪念铜元,我藏有一枚,亦属稀币之一。《随笔》有一则,记当十铜元之创始,谓“福州陈石遗孝廉衍,诗才清俊,庚寅之秋,与余同在上海制造局,后又与余同在张文襄(之洞)幕府,时正苦库储匮乏,石遗建议改铸当十铜元,谓二钱之本,可得八钱之利。余谓此病民之策,何异饮鸩救渴,决不可为,君他日亦必自受其害,石遗摇首不答,文襄欣然从之,未几,各省纷纷效尤,民生自此益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