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暗潮潜动(第2/3页)

刚才早朝之时,这个战报甫一传入,大臣们就都惊了。大殿上愁云惨雾,每个人都一筹莫展,谁也掩不住焦虑。

陛下却十分平静。

一番无功的朝议,谁也提不出对策。众臣就这样散去,似乎已看透未来。

陛下却并不焦灼。

好像这一切对陛下来说,早就已经料到,早就不会奇怪。

郑长钦只觉很心惊。

较之东怀王的死亡、东怀军的叛投,陛下这种异乎寻常的平静,才更让他担心。

陛下还好么?

这样吓人的平静,究竟意味什么?陛下是已有对策,还是已经……认命?

他真的看不出。

他和陛下自幼相交,可说一起长大。对于陛下的心思,他自认十分了解,自信可以看出,但现在,连他也看不出了。

这让他无法不担心。

从散朝到现在,陛下一言未发,只是垂眸静坐,不知在想什么。

为何不说出来让他分忧?

郑长钦终于忍不住,很小心地开口:“陛下,东怀军虽已叛投端阳,但东怀王已死,东怀军众人无首,战力必定削弱,也未必威胁很大。”

陛下没做声。

郑长钦抿抿嘴,正想再说什么。

陛下忽然说:“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前,我已派人去了梁国。”

郑长钦一惊。

“陛下想借兵梁国?”他立刻问。

陛下点点头。

“梁卫之间素有嫌隙,我致信梁主,希望他借陈卫大战之机,率兵攻打卫国。只要梁军出动,卫国压力骤大,佚王就算再帮皇姐,也不会旁观卫国遭殃。他既无法坐视,必定回军自救。如此一来,我们就有喘息之机。”陛下慢慢说。

郑长钦登时放下心。

太好了!

陛下果然不会认命,而是早有准备,想借兵围魏救赵。

“陛下妙计!”他欣然说。

不料,陛下却摇头:“此计如今已不妙了。”

郑长钦错愕:“为什么?”

陛下似乎一笑,轻叹道:“我行此计之时,东怀王还在,东怀军未叛。彼时彼景之下,只要佚王回师,我皇姐便无助力,东怀军会立刻取胜。可惜时不我待,如今为时已晚。即便梁国发兵,即便佚王回师,皇姐仍有兵力在。因为,她已拥有东怀军。”

郑长钦沉默了。

陛下说得没错,一个本该奏效之计,偏已错过了时机。

果真上天也不助陛下么?

郑长钦低垂头:“世事变化无常。不到最后一刻,总难说鹿死谁手。”

他在安慰。

然而连他也分不清,这是在安慰陛下,还是安慰他自己。

陛下莞尔一笑。

“长钦,你不必如此。”陛下看着他,仍那么平静,“虽然世事无常,但该来的总会来,没什么可不安。”

他不由抬起头。

陛下已望向门外,神色那么坦然,犹如一泓镜湖,正静候暴风雨的到来。

郑长钦忽然不知该说什么。于是,他也望向门外。

外面天方好。

明净的天空湛蓝,那么清透,那么纯澈,仿佛已经历暴风雨的洗礼。

梁国。

陈主的书信早已送达梁宫,但梁主却没有发兵。

他也在等时机。

乾阳殿。

元烈正在读一封密信,元极也在。

这封密信很小,几乎可算一张字条,元烈却看得很仔细。他看完之后,又递给元极。

元极也看得仔细。

“兄长,看来居士留下的闲子,如今可以用了。”他抬起眼说。

元烈点头。

“这次行动若成功,梁卫边境再无阻碍,我们便可长驱直入。”元极说着,顿了一下,“但卫人经历上元之变,应该会加强警惕。棋子虽然还在,却不知能否奏效。”

“论说问题不大。”

元烈略一沉吟,慢慢道:“上元之变距今已半年,这半年来的平静,会消磨人的警惕。更何况,这次不同上元之变,没那么大阵仗。越隐蔽越寻常,就越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