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 第四章 太盛难守(第3/7页)

“微臣记得,周贵妃当年的佩剑,叫作承影。”

太皇太后笑道:“你还记得承影剑。”

我笑道:“周贵妃出宫前将承影剑赐给微臣,后微臣转赠昱贵太妃,故此微臣记得清楚。”

太皇太后恍然道:“原来摆在遇乔宫的那柄承影剑是你送给茜仪的,本宫还当是渊儿赠给自己的徒儿的。”又笑道,“你赠她剑,想是为了一解她对师尊的思念,当真有心。也罢,本宫今日就将含光剑赐予你,你出京去,总要带一件防身的兵器才好。”说罢亲自捧剑相授。

我又惊又喜,忙跪接,双手高举过顶:“微臣谢太皇太后赏赐。”但见剑鞘上镶着两颗深邃的蓝宝石,鲜红的剑穗飘逸如火。

太皇太后笑道:“何不拔出来瞧瞧?”

我忙道:“微臣不敢在太皇太后面前亮刃。”

太皇太后笑道:“无妨。拔出来瞧瞧。”

我仍是迟疑。宜修笑道:“太皇太后命大人拔剑,大人就拔出来瞧瞧吧。”

我只得缓缓拔出半截,但见流光一线,似清泉喷薄,稍稍一动,剑身若隐若现。确是一件奇物。再向外拔,右手陡然一轻,原来是一柄断剑。我顿时醒悟,这柄含光便是当年太后在义阳、平阳、青阳三位公主的灵前折断的佩剑:“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对往事只字不提,只淡淡道:“这柄断剑是本宫入宫后惯用的,后不小心折断了。你拿出宫去,寻一能工巧匠铸好,带它去游历。”

我这才明白,太皇太后是想让这柄佩剑代替她回到幼时的山野之间。我甚是感动,再次下拜叩首:“微臣谢太皇太后恩赐。”

不多时,我退出后殿西厢。济慈宫少草木,庭院宽阔。早春的风半暖半寒、时柔时砺,如此回旋片刻,吹得我眼中发酸。因不愿宫人们看见我发红的眼睛,于是站在廊下背着身子平息片刻。忽听屋中宜修说道:“太皇太后说对了,朱大人竟不肯嫁人。”

我听她提到我,不觉凝神细听。好一会儿,太皇太后的叹息悠远轻柔:“你还是不明白。本宫的谚儿最爱的是他的江山,这丫头也是。”

忽听“本宫的谚儿”,不觉怔住。寥寥数字,充满遥远而纯粹的怜子之情。她的悲痛毕竟比庆幸更多一点吧。一滴泪水落在蛇皮剑鞘的蓝宝石上,哀伤恣肆成海。

回到漱玉斋,忽见历星楼前面浩浩荡荡,灯火通明。绿萼笑道:“定是陛下来历星楼了。姑娘要去瞧瞧么?”说着咦了一声,“东公公朝漱玉斋来了呢。”

我将含光交予绿萼,吩咐她先回屋,独自迎了上去。小东子一溜小跑到了我面前,躬身道:“陛下来历星楼,本想召大人伴驾,一问之下,才知道大人去了济慈宫。大人既回来了,还请快过去吧。”

历星楼下的宫人们排得笔直,数行绵延向南,直到西一门外。众人低眉垂首不发一言,灯火与星光齐齐屏息。二楼寝室的窗上,映出一道模糊挺直的身影。不知怎的,忽然想起六年前,我在楼下呆望窗上安静冰冷的身影,屈膝长哭。

小东子见我发呆,忙唤了我一声,举手引我上楼。

高曜站在慎妃从前的寝室中,呆呆望着那道绘着白云黄鹤的大梁。礼毕,高曜头也不回道:“你说,当年母亲悬梁时在想什么?”

慎妃知道儿子的志向,所以熙平让她死,她毫不犹豫便自缢了。那时的心境,大约是和高思谚临终时一样,即使死了,魂魄也要在天上,密切注视着高曜,看他能不能做一位明君。只是慎妃甘心,高思谚不甘心。我叹道:“微臣不知。”

高曜道:“朕知道母亲是为朕而死的。这些年,朕饱受父皇质疑,抄宫受刑,离阙守陵,整日惶然不宁。你是知道的。”

“是……微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