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 第十七章 靡不有初(第3/6页)

苏燕燕道:“待罪之身,不敢望进。”

我笑道:“姐妹之间,只管说这些做什么?妹妹这会儿来文澜阁做什么?”

苏燕燕道:“皇后命我来文澜阁选两册书看。姐姐常日在文澜阁校书,便斗胆请姐姐做主挑几本,也省得我费精神。”

我笑道:“这有何难?只不知娘娘要看什么样的书?”

苏燕燕道:“娘娘近来身子不爽,连绣花也没有力气了,想看些传奇杂说解解闷,姐姐这里可有么?”

我指着晒书场道:“那边晒着的便是。”只见几个小内监捧着书坐在石头上读得专心,于周遭嬉闹充耳不闻。

苏燕燕望了一眼,笑道:“若不是传奇杂说,谅他们也不能读得如此专心。”

我携了她的手到晒书场中择了五册书,又问道:“前些天请安时,皇后的精神尚好,怎么忽然……”

苏燕燕叹道:“哪里好了,不过一口气撑着。娘娘自生了祁阳公主,身子便一直亏着。接着监国大半年,又太过操劳,更兼这阵子心气郁闷,这才病了。从前天开始,太医日日请脉用药,整个椒房殿竟是焙在药罐子里的。”说着眼底一湿,“陛下也不来看,娘娘也不准下面的人去禀告。”

我心下恻然:“如今是谁常去侍疾呢?”

苏燕燕道:“昨天弘阳郡王殿下前去问安,在寝殿中奉药侍疾。娘娘说,殿下年纪还小,怕过了病气,不许他再来了。如今是史姑娘侍奉得多。”

史易珠,这本也在意料之中。皇后病了,宫中诸事无人料理,史易珠自幼理家,皇后素来喜欢,此刻自然倚重。我忙道:“娘娘病了,我竟不知道。这就随姐姐前去守坤宫请安侍疾。”

苏燕燕指着我手中的《周易》,樱唇一弯:“易曰:狐涉水,濡其尾。[40]比起旁人,姐姐果然是个有始有终的。”

我淡淡一笑:“娘娘待我不薄,故铭感恩德,不敢有失。”

四月十五日,照例随帝后去拜见太后。皇后虽然身子不好,却也用胭脂撑出好颜色,勉强去了。熙平长公主更是如往昔般早早入宫了。

从济慈宫出来,我便径直去了文澜阁,一头扎进幽暗清凉的书库中。两个小内监在我身后,一捧莲花鱼子小砚,一捧书录。我左手提着一盏琉璃灯,右手执笔,在书册间指指点点。如此站了半个时辰,只觉双膝僵硬,便出去歇了片刻。

回到书库,行到最幽暗之处,灯光一晃,猛觉身后多了一人。我大惊,心头似被巨锤沉沉砸下,惊颤不已。左手灯座在地上跌得粉碎,幽焰蹿起,归于寂灭。

两个内监忙一左一右架住我,方不至于跌倒。只见一个青白人影从漆黑的角落里闪了出来,盈盈道了万福:“大人何至于如此害怕?”

我神魂未定,但见此人身着青玉色半袖纱衫,身量纤细,神情淡漠。发间一枚猫眼蝴蝶簪在黑暗中宛如幽怨双目,明亮而冷艳。我抚胸道:“慧珠姑姑。”

慧珠恭敬而关切,满含歉意道:“惊吓了大人,奴婢罪该万死。”

我挣脱内监的扶持,冷冷道:“姑姑怎的到这里来了?”

慧珠道:“大人从太后宫里出来,便急匆匆来到文澜阁。长公主殿下想和大人谈说两句,却寻不到人。奴婢只有自作主张,到文澜阁来了。”

我命两个小内监退下,引慧珠来到小小南窗下的条桌旁。桌上有堆叠如山的古籍,书尘悠游,飘飘然无所依托。我有心躲避熙平长公主,竟还是躲不开。

我笑道:“博士们在前面修书著作,半刻也不敢松懈。姑姑瞧这里又新收了许多旧书,我实在是无暇分身。还请姑姑代为转承,请殿下多多包涵。”

慧珠道:“不敢。大人新升女丞,自然贵人事忙,奴婢知道。”

我侧身坐于桌边,淡淡道:“姑姑此来,是长公主殿下有什么要紧事交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