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 第八章 天之所置(第2/5页)

我和慎嫔只看得瞠目结舌,半晌说不出话。

太后面色大变:“你用这一招‘损之又损’,是不要你自己的双手了么!”

周贵妃将手中的长剑双手奉上,恭敬道:“弟子犯下大错,甘愿领罚。别说一双手,便是赔上性命,弟子亦无怨无悔。”

太后冷冷道:“死有何益!”

周贵妃道:“姑姑不忍取弟子双手,是原谅弟子了么?”

太后叹道:“不是我原谅你,而是单论剑术,我早已不是你的对手。我取不了你的双手,自也无法清理门户。”

周贵妃跪在太后膝下,切切唤道:“姑姑……”

我这才明白,周贵妃将自己的双手送到太后的剑锋上去,又不愿太后以为是她故意相让,故此才折断太后的佩剑。

太后流泪道:“我的武功虽不如你,可也还没老糊涂。你在剑术上的圆通,何不用些在别的上?如今你大仇得报,又怎样呢?罢了,你的错原也不用我原谅,回去思过吧,无事不必再来了。”说罢便扶着佳期的手缓缓往仁寿殿走去。

周贵妃道:“姑姑,弟子在剑术上的圆通,是因为数十年专注苦练。若无专注,何来圆通?弟子勘不破的,姑姑便能勘破么?”

太后脚步一停,似是极哀伤极悠长地叹了一声,终究没有理会周贵妃,飘然回了仁寿殿。

慎嫔颇为动容,竟然走到周贵妃的面前,向她伸出双手。周贵妃微一错愕,随即扶着慎嫔的手站起身来。慎嫔也不行礼,只是撤了手硬生生道:“你回去吧。太后这样说,便是不再怪责你了。”

周贵妃道:“多谢。”慎嫔故意沉下脸,背转过身去。

周贵妃也不以为忤,只淡然一笑,扶着桓仙的手离开了仁寿殿。待周贵妃下了山,慎嫔回头呆望片刻,恍然道:“原来这么些年,只有我活得最糊涂……”

回宫的第二天,是二月初二青龙节。帝后不顾前一日的风尘奔波,如往年一般出宫郊祀。皇帝把耨躬耕,皇后亲事蚕桑。回到内宫,帝后亲自带领众人去济慈宫向太后请安。为了热闹些,连熙平长公主高思语和睿平郡王高思诚都带着女儿进宫来了。只有昌平公高思谊去北方迎接升平长公主回朝,因此没有进宫。然而太后始终淡淡的,众人坐了一会儿也就散了。

午后,我坐在银杏树下看着宫人们把从景园带回来的箱子一一打开,将物事核对了搬入库房。银杏树还未萌动展叶,光溜溜的枝条随风轻摇,疏影横斜,似一张大网覆在脸上。并不紧密,却也无法挣脱。绿萼左手掌簿册,右手拿一支蘸了胭脂的小笔勾勾画画。转眼便只剩了锦素的箱子。

宫人开了箱子,拿出一件群青色长衣。我见这衣裳眼熟,便命她展开。只见长衣以靛蓝、天青、宝蓝、黛蓝等色丝线绣着青鸟衔钰的图案,袖口有繁复的宝相花团纹青金滚边,甚是华丽。这是锦素的母亲杜衡在她初封女巡的那一年亲手缝制的,锦素每逢饮宴都要穿上它——直到杜衡被杖毙。快四年了,锦素的身量也长高了许多,这件衣裳早就穿不得了。但锦素连去景园都要带着它,足见她思母情切。我叹道:“那件衣服不必收到库房里了,放到悠然殿的衣柜里吧。”

宫人将锦素的衣裳首饰一件件拿出,绿萼一一勾了,送入库房。其中一些特别名贵的物事,我让绿萼专门拿了一个小箱子装好。两个小宫女探身到箱底,合力搬了四年前封若水送给锦素的银丝龟纹砚出来。

我吩咐道:“把那只小箱子里的东西和这只大砚台,专列一个清单,来日有用。再把我柜子里的那串朱砂玉和青金石坠裾拿过来,也放进去。”

绿萼愣道:“什么朱砂玉?”

紫菡侍立在我身后,笑道:“奴婢知道,奴婢这就去拿。”说罢进去拿了青金石坠裾和朱砂玉出来。朱砂玉是三年前封若水还未补选女巡时,随手送给锦素,锦素转赠给我的。而青金石坠角是四年前我册封女巡的当天,封若水亲手所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