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 第三章 去之不易(第4/6页)

我摇头道:“这都是长公主的决断。”

慎嫔转头看着内监将诸多贵重的陪葬品一件件放入棺中,一面垂泪,“好好的四个孩子,说没就没了。虽然都不是我生的,可是想想心都疼。我的曜儿若是这样,我活着还有什么趣儿,情愿是我替他死了罢了。”慎嫔虽然一向与周贵妃不睦,但她毕竟尚有恻隐之心。稚子无辜,她悲痛亦是真心实意的。

正说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内监走了进来,恭恭敬敬向慎嫔磕了头,起身说道:“有位姑姑叫奴婢给慎嫔娘娘送封信。”说罢双手将信封呈上。

慎嫔见他脸生,便问道:“这封信是谁叫你送来的。”

那小内监道:“奴婢不知。奴婢只是在路上被一位姑姑叫住送信的,想来信中有说,请娘娘阅览。”说罢告退了。

慎嫔将信封翻来覆去看了一遍,并不见署名,便掂一掂道:“似乎有些分量。”正要吩咐惠仙寻一把小银刀来拆信,忽听哐啷一声巨响,原来是一只玉盘在地上跌得粉碎。慎嫔随手将信交给惠仙藏在袖中,焦急道,“这玉盘是平阳公主生前的心爱之物,怎么这样毛手毛脚的!”

几个宫人跪在地上颤颤巍巍地磕头谢罪。商公公走上前来正要开发这几个宫人,慎嫔一摆手止住他道:“罢了。都仔细点儿,别再打碎物件了。”

众人连声称谢,战战兢兢地站起身来。我淡淡一笑:“娘娘的性子几时变得这样软和了?从前便是茶浓了些,都要罚俸的。”

慎嫔双颊一红:“还提过去的事情做什么?若不是我又鲁莽又苛刻,也不能落到这步田地。况且我柔和些,也是为我儿积福。”

一语说中我的心病,我不知该如何作答。慎嫔端详片刻,心疼道:“你连日辛苦,还是早些回去歇息。这里有我。”

我也的确疲惫,于是便向慎嫔告退。刚刚走出易芳亭,忽听慎嫔叫住我:“玉机,我……还有几句话要和你说。”

我见她欲言又止,心中也猜着了两分:“请娘娘赐教。”

慎嫔叹道:“我是个最没有福气,也最没用的母亲。弘阳郡王……”

我见周遭人多,忙止住她道:“娘娘不必再说,玉机知道了。”

慎嫔跨出易芳亭,拉起我的手道:“若有什么事需要我做,一定要早些告诉我。为了我的孩子,我什么都愿意做,哪怕赴汤蹈火。”

我看她一脸郑重与诚恳,不觉失笑:“哪里有这么多汤和火?还请娘娘放宽心。”

走出很远,心头依旧不能平静。这些年来,慎嫔一直以为自己被迫退位是因为不曾事先辨明曾娥腹中的皇子,故日夜自省,渐渐变得温柔和善。我知道真相,却不敢说。高曜也察觉到事情有异,亦不敢说。有朝一日,倘若她得知被废的前因后果,该当如何?

这样想着,每迈出一步,心头便沉重一分。回头望时,慎嫔还在易芳亭中一件件检视器物。绿萼催促道:“姑娘,快回去吧。姑姑刚才遣人来说,玉梨苑炖了上好的乌鸡,要给姑娘好好滋补。这会儿在冷风里站着,越发要生病了。”

我扶着她的手慢慢往玉梨苑去,一面缓缓道:“当年芳馨姑姑从金水门接我入宫的时候,对我说这宫里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比如两宫与皇后都待下宽和,咱们这些做女官的又如何尊贵体面。我们理当很惬意才是,为何却是如今这副模样?”

绿萼一怔:“姑娘把奴婢问住了。奴婢日日服侍姑娘,别的什么都不想,只觉得日子永远这样过下去,那就好了。”见我笑吟吟地看着她,便红了脸道,“想来奴婢的心是空的,每日什么都不想,自然惬意。况且姑娘是最聪明不过的,若奴婢在于大人、苏大人的身边,这会儿也没这样舒心了。奴婢们都是沾了姑娘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