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远钟惊梦(第2/17页)

包拯略一凝思,便想明白了杨文广认识刘德妙的缘由,忙问道:“那么小杨将军可知道刘德妙的事?”杨文广道:“她是家祖故主孙女,听长辈们提过,所以略微知道一点儿——听说她自小出家做了女道士,学会了相术,后来时常出入皇宫和权贵之门。我曾在汴京见过她几次,她为人有些势利,但可能因为祖上的关系,她对我还算和善,不是传说中那么倨傲无礼。”

包拯道:“小杨将军最后一次见到刘德妙是什么时候?”杨文广道:“就是她去年临难时。我当时正好在京师办公事,她因为通奸罪被判编管均州,我还特意去送了一送。包公子怎么能断定那黑衣人就是刘德妙呢?据我所知,她并不会武功。”

包拯道:“刘德妙来南京做了许多你想象不到的事,也许她一直深藏不露,只是小杨将军不知道罢了。”杨文广道:“就算她的确深藏不露,当晚她不需要对我打出火蒺藜脱身,只要亮出真面貌,别说我会立即放她走,就是今日,我也绝不会对旁人泄露她的行踪。”

包拯闻言颇为不悦,道:“小杨将军是名门之后,怎可说出这样的话?刘德妙犯下国法,知情不报,可就是庇护之罪。”

杨文广见话不投机,便拱手道:“杨某今日来性善寺的目的已经达到,言尽于此,至于那黑衣人是不是刘德妙,全由包公子自己判断。杨某还要赶去北面接应追捕逃犯的士卒,这就告辞了。”

正好文彦博进来,见杨文广脸有不豫之色,预备离去,忙招呼道:“小杨将军,你正好在这里,我有许多事要向你请教。”又向包拯道:“我们都知道性善寺的事了,范先生让我带话给你,说他一忙完书院的事,就会赶来看你。”

包拯道:“范先生不是一早就派人叫走沈周了么,又让你带话做什么?你半路没有遇见小沈么?”文彦博道:“没有啊。不过我着急来看你,雇了车子,走的是官道。小沈也许走的是山道,步行的话,那条路要近许多。”

杨文广道:“那带信的人一早就到了么?”包拯道:“比小杨将军要早上一刻工夫。”

杨文广道:“这就不对了!我一早就到了北门,尚未到开门时辰,等听到钟声响了,士卒才开启了城门,我随即策马出门赶来性善寺,因而我是第一个自北门出城的人。如果那带口信的人从应天书院来,我自北门出城时,他应该正从南门进城才对,就算他也骑马,可他还得穿过全城,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比我先到的。”

大宋城市之内虽然废除了汉唐以来的夜禁制度,但仍然保留有城禁,即天黑关闭城门、天亮开启城门,城门开启时间通常定在五更以后。南京的开门时间定在五更一刻,这是因为性善寺的僧人每日五更一刻敲钟起床,上殿诵经,性善寺钟声响起时,南京东大街钟楼上的大钟也会应声而响,各城门士卒以此钟声为开门信号。而性善寺在北门外,应天书院则在南门外,正如杨文广所言,南门外的人是绝不可能比他先到的。

文彦博道:“呀,算算时间,确实对不上,除非带信的人昨晚城门关闭前就出了城,可范先生昨晚明明住在城中自己家里,我还看见他了呀,他是昨晚才知道性善寺的事情。”杨文广道:“这么看起来,那带信人是有意诓走沈周,他昨夜一定就在性善寺外。”

包拯道:“坏了,带信人很可能就是逃走的王伦的同伙!呀,我真笨呀,居然一点都没有觉察!”忙赶出来找到寺门僧,问那自称带范仲淹口信者的模样。寺门僧道:“三四十岁的样子,看样子就是个没事做的闲汉,没什么特别的。”

包拯拔脚就要赶出去寻找沈周,杨文广忙阻止道:“现下四处都在搜捕盗贼,如果真是王伦同伙冒险所为,诱走沈周一定是有所图谋,不会立即杀了他。要道上都设了关卡,他们走不远的。你们二位先留在这里,我带人去搜索这附近一带,如有发现定会立即通知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