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梁台古意(第4/23页)

沈周见张小游搬出申包胥的典故,再无话说。不料张小游话锋一转,又很不屑地指着文彦博的背影道:“那姓文的小子,自以为聪明绝顶,为了前程,事事要考虑周全,却不知道他的先祖正是死在‘名利’二字上。”

文氏原本姓敬,是唐代名臣敬晖[3]后人。武则天执政晚年,大臣张柬之与敬晖等五人发动兵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位,为匡复唐朝基业立下不世之功。事后五大臣均被封王,敬晖被封为平阳王。然后不久后武三思重新执掌朝政大权,五大臣包括敬晖均被残酷杀死。到五代时,文彦博曾祖父因避后晋高祖石敬瑭讳,改其姓为“文”,取的即是“敬”字一半。后晋亡后,复姓敬,至北宋立国,因避翼祖赵敬庙讳又重新改姓为文。

家族、个人的命运往往与时势紧密相连,沈周听张小游拿包拯、文彦博二人的祖先事迹做对比,虽有牵强之感,却自有感触,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张小游又道:“再说了,我们一船人遭强盗抢劫,若非寇夫人及时搭救,我们现在人还不知道在哪里呢。请救命恩人回家住几天,当今太后还能有什么意见?顶多也就是不让我祖姑父做官了,正好我们可以回庐州老家种地去。”

她快人快语,寻常人在意的荣华富贵全然不放在眼里,对世俗名利轻视之心犹胜包氏父子,说得又极有趣,沈周不禁笑了,亦很为对方爽直豁达的气度折服。

路过崔良中府邸时,正好撞见应天府医博士[4]许希珍出来。

沈周生平孜孜好学,曾向许希珍学习针灸之术,忙上前问道:“崔员外醒了么?”许希珍摇了摇头,道:“没有对症的解药,崔员外怕是永远也醒不了了。”

原来许希珍昨晚奉命为崔良中诊治,当即发现伤者昏迷不醒并不是因为伤势太重、失血过多,而是中了毒。也就是说,刺中崔良中的匕首上涂抹有毒药。那毒药毒性极重,崔良中本该当场死去。但他既是茶叶巨商,日日与茶打交道,本人亦嗜茶如命,无茶不欢,而茶偏偏能化解百毒。昔日神农氏尝遍百草方,才发现茶叶清热解毒,极适合作饮品,视其为南方嘉木。当然,茶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药,但崔良中长年累月地饮茶,体内自形成一股抗体,抵消了毒药的部分毒性,又被张建侯阴差阳错地发现,救治及时,这才得以活命。

众人闻言自然大吃了一惊。沈周这才恍然大悟,道:“难怪崔良中身上的刀伤那么浅,凶手大约有把握见血即死,所以刀入体内并不深。”

包拯一直一言不发,忽然插口反问道:“既然匕首上涂了毒药,凶手只要轻轻刺中对方,对方即会中毒而死,那么凶手为什么还要多刺一刀呢?”

许希珍道:“包衙内问的问题,的确是个很大的疑点,其实以那毒药的毒性,只要划破一点儿皮即可致人死命,偏偏崔员外身上中了两刀。”当即说了那毒药非同小可,霸道异常,不仅他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查遍医书也未能了解到底是何方神物。

通常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若非来自域外的奇毒,就是宫廷秘药。域外奇毒是指外国或是番夷少数民族部落炼制的毒药,如西南大理国的有孔雀胆,还有蛊毒、尸毒等各种匪夷所思的毒药。宫廷秘药则是指藏于皇宫大内中的毒药,如传闻唐宫中藏有秘药美人醉和化骨粉,美人醉能令人中毒死后颜色栩栩如生,化骨粉则可以当场化掉死者的皮肉,尸骨无存,达到毁尸灭迹的效果。大宋朝最著名的迷药当属牵机药,人中毒后,头部向前抽搐,最后与足部佝偻相接而死,状似牵机,由此得名。昔日南唐后主李煜即是被太宗皇帝赵光义以牵机药赐死,死状极其悲惨。此后,仅“牵机药”三个字,便足以令人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