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大拆迁》(第2/3页)

"存山,你这话太偏激了,郑卫国就给林娟娟的林氏集团当总经理呢。"

"郑卫国给肖鸿林当过秘书,肖鸿林虽然腐败掉了,但他是个有本事的人,你丁能通不给肖鸿林当秘书也未必出息成这样!"

石存山是个嫉恶如仇的人,整天打打杀杀地出口伤人惯了,丁能通不挑他的理。

"我跟怀远不能比,怀远在市政府办公厅是公认的大才子,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有政治头脑,如果不是跟错了人,保证是个政治明星。"

丁能通正说着,顾怀远推门走了进来,石存山说:"说曹操,曹操到。怀远,这儿呢!" 

顾怀远一挥手走了过来。

"你们哥儿俩好雅兴啊!" 顾怀远与丁能通、石存山握了握手说。

三个人重新落座,丁能通又重新要了酒菜。

"怀远,想不到冉冉的小说真的能出版,我替冉冉谢谢你,先敬你一杯!"

两个人一饮而尽后,石存山问:"能通,谁是冉冉?"

"一个朋友,在周书记家做过保姆,现在是人大的研究生。"丁能通轻描淡写地说。

"能通,跟存山还打马虎眼,我看是红颜知己吧,要不你为她的事会这么上心?" 顾怀远一句话捅破了窗户纸。

"没有的事,没有的事!"丁能通脸泛红晕,连忙解释。

"丁能通,我算看出来了,你小子在北京城一点也不老实呀,难怪你的婚姻走到了头......"石存山自知在顾怀远面前说走了嘴,连忙转移话题,"怀远,又写什么大作了?"

"最近正在酝酿一部新的长篇小说。" 顾怀远深沉地说。

"什么名字?"丁能通颇感兴趣地问。

"《大拆迁》。"

"怎么会想到这个主题?"丁能通不解地问。

"是受药王庙社区项目的启发,你们可能还不知道,自从市政府有意动迁药王庙社区后,那里的老百姓群情激愤。傍晚的东州新闻报道,今天白天市政府和香港黄河集团已经就开发药王庙社区的项目签了约,说明这件事板上钉钉了,我担心即将失去家园的老百姓会闹起来,我将全程跟踪这件事,以动迁药王庙社区为背景,写一部长篇小说《大拆迁》,专门揭示在拆迁过程中老百姓的苦辣酸甜、喜怒哀乐。" 顾怀远一本正经地说。

"这样的事情老百姓怕是不会有乐,也不会有甜啊!"石存山感慨地说。

"你们啊,纯属杞人忧天,这次开发药王庙社区,市政府已经和香港黄河集团达成协议,按周围市场价足额补偿动迁户,要让他们在附近能买得起房。"丁能通笑了笑说。

"能通,你在北京呆得太久了,整天接待的都是上层人物,根本不了解老百姓的疾苦,药王庙社区房龄虽然短则七八年,长则十几年,但是百分之八十的户型都是小户型,有的甚至只有三五十平米,而现在不要说市中心盖的新楼没有低于六七十平米的,你就是足额补发动迁款,一部分老百姓在附近也买不起房子,何况药王庙社区除了八百户《清江日报》的职工外,大部分都是下岗职工,人家三四千户老百姓在市中心住得好好的,你们为了一个什么狗屁项目就让人家搬到郊区去了,许多在市中心可以享受到的软环境怎么补偿?"顾怀远语气有些激动,好像丁能通就是决策者。

"顾怀远,你离开市政府才几天呀,怎么觉得你好像没在市政府呆过似的!" 丁能通揶揄道。

"我看怀远说得有道理,你比如人家的孩子在市中心最好的学校上学,走十分钟就到了,你给人家动迁了,人家只能在郊区买房子,孩子上学得挤一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老人得了心脏病,十分钟到市人民医院抢救过来了,搬到郊区打车半个小时都到不了,死了,要是在国外,这种软环境的补偿比房子本身的补偿都高。"石存山打抱不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