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3/14页)

当然,廖书记表达的那层意思,黄一平绝不会置若罔闻。

30

黄一平脑瓜想得生疼,还是没能想出一个解决胡春来的好主意。左思右想之后,他还是决定找赵瑞星商量。因为他知道,赵瑞星在阳城政界时间较长,又以主意多、手腕硬出名,处理此类人事不乏绝招,其人应该深谙此类暗道机关。

当然啦,在决定同赵瑞星商量之前,黄一平也曾犹豫很久。因为他知道,赵瑞星在阳城名声不佳,得罪过很多人,仇家不少。通过上次海北县委副书记的调整,他看出赵氏不仅整人有一套,而且更是谋私高手,大有雁过拔毛的风范。这种做派日积月累下来,日后难免出问题。因此,如果与这样的人走得太近,恐怕会为将来留下隐患。然而,现在廖书记政治上有急需,而治人之道又非自己这个秘书的强项,诸事还真是离不开这个赵魔头哪。

果然,黄一平将当前局势、任务如此这般一番叙说,赵瑞星马上就提出一条妙计。

“既然要让胡春来离开教育局,何不采取上次海北的那个调虎离山计?”赵瑞星问。

“上次海北是有个副书记职务,而且横空出世了一个魏和平作帮衬,这次教育局那边风平浪静,人家胡春来干得好好的,恐怕不太容易调他出来。”黄一平说。

“这次就不能再弄出个位置来了?我看未必吧!”赵瑞星看着黄一平,一脸坏笑。

“你是说免掉康局长的职务?那不行,绝对不行!”黄一平急了。那个躺在病床上的康局长,虽然早已成为植物人,而且康复的希望日益渺茫,可毕竟那也是自己的恩人,落井下石、过河拆桥的事情别人能做,他黄一平断然不能。

“赵部长啊,你可能不知道,那个康局长的情况确实令人同情,而且他还是我的老领导。当年,我在阳城五中时,他对我……”黄一平一时有点语塞。

赵瑞星伸手在黄一平肩上轻轻拍了拍,道:“你不必说了,情况我都知道。当年是他把你推荐到教育局,你才有了今天。人嘛,是感情动物,这说明你黄秘书长是个重旧情、有良心的仗义之人。可惜,现在官场上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不过,作为老大哥、过来人,我还是要劝你一句,不知你是否能够接受?”

“但说无妨。”黄一平擦了擦湿润的眼睛。

“老弟啊,你还年轻,在官场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这旧情也好,良心、义气也罢,一切都得围绕政治上的需要,以不违背、不损害你的仕途前程为基础,否则就可能要吃大亏。你是学过四年大学历史的人,综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有多少像项羽那样的英雄豪杰栽在情义二字上?又有多少无情无义之人最终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很多时候,官场不相信、拒绝情义!”赵瑞星说的倒是大实话。

“可是,康局长的这个位置还是不能免!”黄一平态度坚决。

赵瑞星沉默片刻,又问黄一平:“那好,就依你的吧。不过,我想问一下,康局长现在职务不免,你是否也认为他还有彻底康复的那一天?”

“那倒也不是。虽然医生说的半年大限早已过去,可康复看来已经无望,即使再好的医疗条件,估计也维持不了一两年。”黄一平说。

“那康局长的这个位置,对他和他的家人的意义是什么?”赵瑞星问。

“主要是心理上的安慰吧。毕竟康局长是因公出差受伤,现在又还有一口气,怎么说也不忍心马上就免掉职务呀。再说,有个局长的职务,医疗、护理等各方面也会方便不少。”黄一平实话实说。

“你是不了解全面情况,还是没有说出全部实情?据我所知,康局长家属还有两桩最大的事情没有解决,他们希望以这个局长职务作为条件,来和教育局乃至市里讨价还价,是不是?”赵瑞星显然什么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