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2/14页)

说来也许有些令人不可思议,像廖志国这样堂堂一位市委书记,别看平时整天前呼后拥煞是风光,可实际上真正能够说上几句知心话者极少,尤其是遇到此类麻烦、尴尬之事,对手又是自己的下属,往往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甚至连同床共枕的老婆、情人都不好说,更别说那些普通的同僚部属了。个中原因,不光有政治上的谨慎考量,个人脸面也无法回避。唯有黄一平这种整日厮守的秘书,熟悉情况,彼此了解,口风也紧,倒还能关起门来共商机密、同谋对策。由此可知,好多领导与秘书之间的关系,表面看是上下级、主与仆,其实情同亲人乃至兄弟、父子,也就不足为怪了。

事情明摆在面前,回避肯定是不行了。可是,供廖志国与黄一平商量、选择的方案,委实并不太多。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如此这般一番分析,所选之路无非两条:一是采取坚决措施,制止于树奎的犯上行为;二是暂时退守,放任其得逞,容后再作计议。

“如果采取坚决措施,能够制止住的可能性有多大?”廖志国的问题,实际上反映其心里没数,或者说并不十分自信。这对一位市委书记来说,无疑有点悲哀。

“六七成吧。”黄一平嘴上这样说,是考虑到廖书记的面子。他内心里的估算,其实连四成把握也没有,因为他知道,于树奎这次在检察长选举问题上做文章,不是以县委的名义,更不是以个人名义,而是借用了县人民代表大会这个平台,以代表合法提名的面巨出现。如此一来,不要说市委书记个人,就是堂堂一级阳城市委,也不便过度出面干预,更不得强行阻拦制止,否则,既违反了国家的法律,也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何况,以于树奎一向张扬、强硬的个性,背后有高人指点,省里又有硬朗后台,在海北那一亩三分地上谁能奈得他何?

廖志国陷入沉默。

“我觉得,即使把握再大,强行制止也未必是最佳方案。因为那样一来,势必会让于树奎在法理上占得先机,容易让他们抓住口实与把柄,为以后的攻击提供了武器。长远看来,弊大于利。”黄一平道。他生怕自己那个六七成的猜测,会给廖书记带来误判。

“是啊,这也是我感觉最为难的地方。我是阳城市人大主任,岂能带头干扰人民代表行使权利?再说,省委梁副书记也曾经多次强调,在当前这种特殊时期,一定不要轻易激化矛盾、搞僵局面,一切都要服从、服务于稳定、和谐这个大局。对我们来说,更大的政治与大局,是一年后党代会的顺利选举哪!”廖志国点头道。

事实上,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他们二人都没有提及,却也需要慎重考虑——眼下,阳城的政局气候并不稳定,社会舆论对廖志国也不十分有利。其中原因,主要是此前很长一段时期,阳城市委市府主要领导关系不睦,尤其洪大光与丁松矛盾更深,党政主官很难形成政治权威。近几年,洪大光一心等待升迁,刻意放任管理做和事佬,中途又生病休息大半年,从上到下渐渐酿成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格局。廖志国前边虽然做过三四年市长,现在接任书记也已半年,可对全市政局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掌控。如此,要想在这件事上一举拿下于树奎,也绝不是一般难度,或曰成功的可能性极小。

“现在看来,只能让于树奎他们的阴谋暂时得逞了,唉……”廖志国叹息。

“那我们也不能无所作为!”黄一平态度坚定。这种坚定,既是他发自内心的真实想法,也是向廖志国表明决心和态度。时下,他生怕一言不慎,会让廖书记误解自己胆小怕事、立场不稳。作为秘书,越是领导处境困难,越要不失时机显示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