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剥皮郎君 第四章(第3/6页)

李老师是个和蔼可亲的人,记忆力相当好。她对自己教过的每一个学生都记忆犹新,一旦提起来她都能如数家珍般事无巨细地讲给你听。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竟然留有一套自己制作的所有教过学生的档案!说是档案,其实就是以往学生留下的作业、课本、成绩单、逢年过节送给老师的贺卡、学习过程中做的手工活,以及一些相片合影等等。原本以为,胡强不过是她教过的一个很普通的孩子,她不会留下太多的资料。可是,等她从那堆资料里,将所有有关胡强的东西挑出来,摆在桌面上时,足足比其他人的多了两倍有余。她甚至还有一本已经发黄的日记本,里面全是她单独对胡强的记录。当时我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心里百感交集真不知该说什么。

李老师说的第一句话是:“他是个可怜的孩子,可惜啊!”

对一个穷凶极恶、杀人不眨眼的罪犯做出这样颇似评价的感慨,实在让我大感意外,我更加迫切地想知道,在胡强身上,到底曾经发生了什么。

胡强的父亲胡大山按当时的情况来说,文化水平还不算低。可是,他读到高中就读不下去辍学了,整天跟着一班狐朋狗友,扛着猎枪往山里去打猎,照那时的讲法,就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不过,据说他有一把好嗓子,歌唱得好,舞也跳得不错。那时属于文化大革命晚期,所以,但凡宣传队有活动,总是会叫上他十里八村地去表演革命节目。后来家里人见管束不住他,怕他迟早出事,便托人把他送到长白山里的一个青年站去做事。在青年站里,铺砖、盖瓦、喂猪、做饭、修路、砌墙什么都得干。在别人看来都是些又苦又累又脏的活儿,他干起来倒是乐在其中。加上青年站里的主要都是些十来岁的年轻人,他更是如鱼得水,过得也是有声有色。文化大革命结束,他后来分到当地一家军工厂当工人,专门生产午餐肉作为军需物资供应部队。街坊四邻都说那是金饭碗,一辈子都不愁吃喝了,他算是拣着了。没干多少年,他经人介绍认识了从四川逃荒到东北来打工的刘氏,也就是胡强的母亲。两人很快结了婚,生下了胡强。后来,国家发展重点转移,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去,全国掀起一股经济浪潮。军工厂也被迫转型,将资产分拆成股份要求员工购买,让所有工人个个都成为股东,真正当家做主人。

胡大山响应号召,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拿出去变卖,全部换成了股份,他买到的股份比其他工人都多出很多。亲戚朋友们都说他脑子进水,自己掏钱去替别人打工,每个月领的工资,实际上都是自己的钱。哪知道,几年以后,有外商进来投资,利用军工厂现有的成套设备,进行改造,专门生产火腿肠外销。并且,外商出大价钱收购工人手里的股份。一时间,胡大山从一个守着一堆不值钱股票的穷光蛋,摇身变成了个有钱人。不仅如此,由于发展需要,外商投资将以前厂里的旧宿舍楼拆了重建员工住宅楼。胡大山又将自己房改得来的两房一厅宿舍卖掉。这一下,他银行户头里凭空多了一大笔巨款,终于挤入了当地富人的行列。

有了点积累,胡大山就开始琢磨着怎样将手里的巨款变成资本,他要当资本家。听说卖人参很暴利,他又对山里熟,从小就爱往山里钻,于是将所有钱投入到贩卖人参里去。由于生意需要,他除了整天钻山,就是到各地跑销售,一年到头没有几天能着家。这个时候,胡强已经读小学了。他大概也继承了他爸胡大山某些叛逆的基因,什么不让玩就偏要玩。其实,好奇本来就是小孩子的天性,正确引导的话,往往对孩子来说,未来会受益无穷。可是,胡强有爸的孩子跟没有没什么两样。她妈管不住他,本来自己受的教育也不多,有男人也守活寡。总之,她的教育方式就是打,相信鞭子底下出孝子。胡强天生脾气倔强,越打越皮。开始在学校还听老师的话,可渐渐发现老师基本都是纸老虎,教鞭抽起来相比他妈的擀面杖那简直就是在挠痒。很快,他就开始逃课。因为他是出了名的坏孩子,所以基本也没有什么小朋友敢跟他玩。就是有一两个,那也是只有在偷摸躲着大人的时候,才敢跟他玩一小会儿。那时候,社会还不是太复杂,黑社会的魔爪还没有伸向中小学生。所以胡强大多数时间只能自娱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