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常夏(第6/7页)

①妙法寺,在近江国神崎郡高屋乡。今已无寺,只有妙法村。

②据《法华经》云:“若得为人,聋盲喑哑,谤斯经故,获罪如是。”

内大臣本想把她送交弘徽殿女御,此时又觉不妥。他想:“女御虽然是我亲生女儿,但她品貌优越,令人敬佩。我把这样的一个人交付给她,也有些不好意思。她一定会笑我:‘父亲究竟是什么主意,这样古怪的一个人,也不打听打听清楚,贸然地接了她进来。’况且女御身边侍女甚多,她们看到了她的怪相,一定到处宣传开去。”便对近江君说:“女御这几天正好归宁在家,你不妨常去望她,学学别人的榜样。寻常凡庸之人,多多与人交往,学些好样,自然也能成品。你也应该如此用心,多多和她亲近。”近江君说:“若能如此,我真是高兴极了!我多年以来,东想办法,西想办法,一心只想大家承认我这个人。我白天也这样想,晚上做梦也这样想,此外什么事情也不想。爹爹允许我亲近这位大姐,叫我替她汲水我也高兴。”她得意之极,说话更象鸟啭一般快速了。内大臣觉得毫无办法,对她说道:“不须你亲自汲水或拾薪①,也可去见女御。但求你远离你所肖似的那个老和尚。”这种幽默的讽喻,近江君全不理解。这位内大臣在许多同辈之中,仪容最为清秀堂皇,光采逼人,可使凡夫俗子望而却步,但近江君不能赏识。她接着问:“那么我几时去见女御呢?”内大臣答道:“照理应当选个好日子。但不选也罢,何必大肆铺张呢?你倘想去,就在今天去也好。”内大臣说过之后就回去了。

①古歌:“我亲自摘菜,汲水又拾薪。全赖此功德,会得法华经。”见《拾遗集》,行基所作。

许多四位、五位的大官员恭恭敬敬地随从着内大臣,他的一举一动,都有无限威势。近江君目送父亲归去,对五节君言道:“啊呀呀,我的父亲真好威风!我是这位大人物的女儿,却在穷乡僻壤的小户人家生长——”五节君说:“内大臣太高贵了,教人不敢亲近。倘是个普通身分的父亲,接你回来,真心地疼爱你,倒反而更亲切呢。”此种想法,却也古怪。近江君骂道:“你又来和我捣蛋了,真讨厌啊!以后不许和我对嘴对舌,我是身分高贵的人呀!”她那娇憨之相十分动人。任性不拘,口没遮拦,亦自有其可爱之处,这缺陷倒可原谅。只是这位小姐生长在边僻地方下等人之中,故不懂得言语之道。原来言语有一种技法.即使是无甚意思的言语,只要从容不迫、斯文一脉地说出,别人听来自然悦耳;即使是无甚深趣的诗歌,只要吟时声调恰当,余音婉转,首句和末句唱得缠绵悱恻,那么别人虽未深解诗歌的意义,听来自感兴味。但近江君不懂此法,即使她所说的话含意甚深,听起来也全无趣味。急忙地说出的话,使人只听见生硬枯燥的声音。加之她的乳母性情蛮横,自命不凡,她在这乳母怀中长大起来,态度言行自然很不文雅,因此人品就低劣了。但也并非一无所能,本末不称的三十一字短歌①,她也能脱口而出地凑成。

①短歌是日本诗歌的一种体裁,原文共三十一个字母,分五句:五、七、五、 七、七。

且说内大臣去后,近江君对五节君说:“爹爹叫我去拜访女御,我倘逡巡不前,生怕女御生气,我今夜就去吧。即使爹爹把我当作盖世无双的宝贝,但倘女御等看我不起,我在这邸内便站不住脚了。”可见内大臣对她的关怀很浅。她先写一封信送给女御,信中写道:“相处甚近,‘只隔疏篱’①,‘似形随影’,而迄今未得拜访,莫非有‘谁设勿来关’②乎?不胜遗憾。虽未拜见尊颜,但正如‘不识武藏野,闻名亦可爱’③,因我二人有似同根之紫草也。以此比拟,能勿冒渎乎?诚惶诚恐,诚惶诚恐!”字中的点子写得很长。反面又写道:“诚然,今夜定当趋前叩晤,此亦所谓‘越憎爱越深’④乎?怪哉,怪哉,思慕之情,‘犹似川底涸,地下有泉通’⑤也。”上端又题着一首诗:“小草生在常陆海,或恐在伊香加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