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惊世骇俗(第2/4页)

董偃二十四岁时病故,窦太主从此毁妆素衣,上朝当众奏请武帝,要求身后与董偃而不是堂邑侯陈午合葬。武帝哀其情深,下诏准许,一直等到数年后,窦太主积忧而死,她与董偃两人才得以用夫妻的名义,合葬在霸陵之侧。这也算是他对帮助自己登上帝位的姑母最大的报答了。

这件事过去的时间并不久,窦太主棺椁入土时,她的碑文还是平阳公主亲自撰写的,也许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那一天,平阳公主在平时感情并不融洽的窦太主的棺前恸哭甚哀。

虽然贵为公主、权倾天下,也无法得到自己想爱的人,无法与他以一个正式名义出现在天光之下,无法光明磊落地相爱……这的确可悲。

平阳公主一直犹豫着,秋天和冬天很快就过去了,新的一年来了。

卫青一直催促着她,他频频来到公主府,这件事也渐渐被长安的皇族风闻。

大家议论纷纷,说好说坏的都有,有人为他们叹息;有人为他们高兴;也有人说此事大逾礼制,应该重办;还有人骂平阳公主下贱,竟然一辈子都在等候一个旧日的骑奴;更有人为赵吉儿抱屈,说平阳公主夺人丈夫,极为可耻。

昨天,卫青向她下了最后通牒,威胁她说,如果她再不去向武帝要求,与曹寿离婚,下嫁长平侯、大将军卫青,他在今年春天最后一次出关作战的时候,会把自己当一个冲锋的小卒一样,送入匈奴骑兵的刀剑丛中,力战而死,让她到漠北盐碛中去寻找他的尸骨。因为,为了这份艰难的爱,他已经无望地等待了十八年,不愿意再等下去。

平阳公主哭了,答应明天给他一个答复。

此刻,下午的太阳挂在竹林之外,她心事重重地坐在自己的书房中,在仔细地缝一件征袍,袍上,她绣了几行诗:

北风其凉,

雨雪其雱。

惠而好我,

携手同行。

其虚其邪?

既亟只且!

……

让她的心也跟着卫青去漠北吧,从很小时候起,平阳公主就已经向往出漠南,为大汉一战。现在想起来,也许是卫青那胜过常人的少年抱负和骑射绝艺,令她产生了钦佩之情,进而成为爱慕。

正月初三,曹襄该从河东郡封地动身了吧?

他怀着少年人的雄心,想征服长安,想再现母亲和舅舅当年的风采。

平阳公主沉浸在自己的思念之中。

“长公主。”如意忽然轻叩门扉,从外室走了进来。

平阳公主从妆台前抬起了脸:“什么事?”

“您看看这是谁。”如意微笑着,向旁边一闪身。

一个高挑身材、却微微显得单薄的少年站在门前那黄昏特有的朦胧背景中,竹叶在他身后寂寞地摇响,越发衬出他的清秀和俊朗。

平阳公主按不住自己的激动,她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怔了半晌,才喃喃唤道:“襄儿?是你?真的是你?”

“是我,是您的襄儿,母亲!”他的声音有些浑厚了,再不像三年前那般清脆童稚。

“你长得这么高了……”平阳公主的视线禁不住变得模糊,她的声音哽咽起来。

“孩儿拜见母亲大人。”曹襄一撩自己的深青色袍角,深深地跪伏在地。

“快起来……”平阳公主一阵慌乱,躬身扶起曹襄,一股带有乳香的气味,在他清洁平滑的发丝上散发着,那是她极为熟悉而亲切的气味,是的,这是她的襄儿,是她生命中最重要也最爱惜的人之一。

她犹豫了一下,没有像从前那样,一把将曹襄揽入怀中。

毕竟,他已经不再是个依恋在她怀中呢喃的幼儿,也不是那个对母亲的昔日辉煌和过人的才能崇拜不已的孩童。这个曾经因难产让她痛苦难耐的孩子,他已经是个成人,是个英伟男儿和怀有壮志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