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长乐春愁(第2/3页)

“那也不妨啊,”平阳一边暗自苦想这只旧木匣的来历,一边就着母亲的话题说下去,“阿娇不会生,皇上还可以临幸别的女人嘛。后宫里最近有没有进新贵人?”

“就是这件事难办。”王太后从匣内取出一只小小的红色绸缎荷包,打开来怔怔地瞧了一会儿,神情怆然,“阿娇自己肚皮不争气,还悍妒异常,不要说选妃,就连上个月皇上和上大夫韩嫣到永巷去喝了一夜酒,阿娇都有本事把皇上的脸抓个稀烂,弄得皇上三天没敢上朝。”

平阳公主看见王太后的眼角竟然挂了一颗泪,不禁大吃一惊,这红色的绸缎荷包里,到底是些什么东西?

“什么!”她接着母亲的话,愤愤地问道,“阿娇也太过分了!仗着自己母家的势力,这样跋扈!汉皇的后宫里不许有别的女人吗?她也不问问自己的娘,仅是馆陶长公主那些年来送入宫的年轻妃子,没有一百,也有八十!这个凶女人,她应该来和太后学一学怎样做好大汉皇后。当年,太后亲自主持过的汉宫选秀,算将起来,大大小小就有六次!父皇驾崩时,宫里面殉死的十七个嫔妃,都是天下少有的绝色美人,全葬在霸陵里,在地下陪着先帝。像阿娇这样的醋坛子,也配做大汉皇后?”

太后无奈地摇头笑了:“罢了,那些旧事还提它做什么?我倒是十分佩服阿娇,有本事把个皇上看得像田舍郎,老老实实守着一个黄脸婆,连眼角也不敢向别的女人斜一眼。唉,阿娇那个脾气,早晚要吃大苦头。彻儿是我生的,我还不知道?天生的风流性格,和他父皇一模一样,现在他刚刚登基,立足不稳,还不敢对阿娇怎么样,等将来年龄大了,权位稳了,一样会到处渔色,大选嫔妃。到那时候,阿娇年老色衰,母家势力败落,只怕会比栗姬还凄凉。”

她长叹一声,轻轻系紧了那只红色的绸缎荷包,又放入半旧的木匣中。

匣上漆色剥落,到处露着原来的木纹。

这只木匣造型朴拙,手工粗糙,上面雕着芙蓉牡丹的俗丽图案,看起来大概来自民间,而非宫中御用之物。

“那依母亲的意思呢?”平阳公主小心翼翼地问着。

“瞒住阿娇,在外面另建宫室,暗蓄几个嫔妃。”太后扭过头来,目光炯炯地看着平阳公主,“这件事你替我办,要挑好人家女儿,有宜子相的。”

“若是馆陶长公主知道了呢?”平阳公主问道,皇后陈阿娇的母亲馆陶长公主,又称大长公主,她从前权倾天下,现在余威犹在,朝中的高官显要,大多出自她的门下。

“不用怕她。”太后断然说道,她将木匣锁了起来,“对这种事情,馆陶长公主若是聪明,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这也是为了阿娇好,她这两年求医问药的花费,竟有九千万钱之数,御史们弹劾她的奏章,像雪片一样飞到皇上的案头,皇上已经动了大气,只碍着太皇太后,他还不好对阿娇怎么样。阿娇这样下去,有什么好处?”

“九千万钱?”平阳公主震惊了,“北军一年的军费也不过两千万,阿娇竟然这样挥霍!难怪长安百姓对她的口碑不好。”

“唔。”太后挥了挥手,阻止她再说下去,“就这样说罢。你多卖点力气,精心挑选几个美貌的良家少女,若皇上能看中一两个宫外女子,生下皇嗣来,你的权位也会越来越稳固。”

平阳公主笑了起来:“是!娘,你这一两年似乎越来越圆稳,越来越有心机,与从前大不一样了。”

“在宫内日日明争暗斗,怎能不圆稳机诈?”太后苦笑一声,把玩着那只淡赭色的木匣,“还是民间儿女好,虽然没有这等富贵荣华,但那份淡淡的安定、平静、快乐,才真的令人心醉……”

太后陷入了自己的沉思中,忘记了平阳公主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