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传奇故事

在关于夏祥的诸多传奇中,夏祥高中进士二甲以及身为真定知县的身份,都不是最让人津津乐道之处,毕竟百姓除了对官员的升迁和轶事大感兴趣之外,还对青年才俊的婚姻更加好奇。夏祥进士出身,又是知县,传说中长得俊美丰朗,却还没有娶妻,于是上京城中不少大户人家心思大动,琢磨着自家女儿好歹也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端庄娴淑,也算是和夏祥门当户对了。

更有人无比懊恼,当初放榜之时,为何不早早过去守候,好榜下捉婿,将夏祥绑回家中,连夜成亲,生米做成熟饭,让他后悔也来不及。

夏祥的热度,因《元宣朝报》的连载而持续了足足半月有余,直到现在才稍稍平息了几分。夏祥人在真定,自然不知道京城之中,有人在拿他大做文章。而其时连若涵也在真定,对《元宣朝报》的事情也是一无所知。不过就算她人在京城,也不会知道此事,因为她从来不看街头小报,在她眼中,小报就是小报,低俗、猎奇,且多有香艳之事,不堪入目。

今日是返回真定之日,京城诸事已了,连若涵一早起来,收拾停当之后,才听到外面的街道中传来清脆的铁板声响,是僧人报晓的声音。在僧人的报晓声中,远处寺院的晨钟也已经敲响,远远传来,悠远而轻灵。

又有僧人的声音传来:“今日天色晴明,诸事可安。”

每日四更天一过,就有僧人敲击铁板或是木鱼报晓,上京百姓便在报晓声中起床。僧人还要再报天气早报,告知百姓今日天气状况,以便百姓根据天气不同安排出行。不管是风霜雨雪,报晓从不或缺。

报晓声一过,整个上京城便迅速苏醒了。诸门桥市井已开,生肉作坊已宰杀好猪羊,每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少说也有数百只之多。而入城卖麦面的农民,用太平车或驴马驮之,从城外守门入城。各家饭店除了卖二十文的灯烛之外,还有粥饭点心。也提供洗面水和煎点汤茶药。

卖早市点心的店铺也依次开张,如煎白肠、羊鹅事件、糕、粥、血脏羹、羊血、粉羹之类。还有卖烧饼、蒸饼、糍糕、雪糕等点心者。

连若涵洗涮完毕,见牙刷稍有陈旧,便让令儿将牙刷换下。又让令儿到外面买些早点,令儿应了一声,转身出去。

外面的早市,人来人往,早已热闹非凡。各种早点摊点摆满了道路两侧,馄饨、油条、豆花、烧饼、蒸饼、米粥,如是等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有不少客人坐在茶楼喝茶或是在酒楼、路边摊点吃早点,不过不管是在哪里喝茶吃早点,早起的百姓几乎人手一份小报,边吃边看,或是发出会心的笑声,或是指点小报上的消息,议论纷纷。

令儿并没有去最近的月满楼买早点,月满楼虽是上京城还算有名的酒楼,早点却是做得一般,她最是知道娘子的喜爱——最爱吃路边的炒饼。

令儿穿过马路,来到路对面的摊点,在一个担子上写着“武大郎炊饼”的摊点前停下,笑道:“武大郎,要五张炊饼。”

武大郎长得人高马大,俊郎丰逸,虽只是卖炊饼的小贩,却也神采奕奕,他一笑就露出了一口洁白的牙齿:“令儿来了?近来都在京城?”

令儿笑道:“今日便要离开了。大郎你的炊饼生意如何?”

“还好,还好,不过卖炊饼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我三年后一定要考中进士,才有颜面回清河。”武大郎拿出五个炊饼,用油纸包好递给令儿,“今年落榜,盘缠用光,回家又不免被羞辱一番,好在我还有一手炊饼手艺可以为生。现在每天赚上二百文,除了生计之外,还够住宿之用了。”

武大郎是落榜士子的身份,令儿也是知道,却不知道他是清河人,岂不是和娘子同乡?她又拿出了五十文:“再多来几个炊饼。大郎,等你高中之后,是不是要回清河为官?”

“说不准。”武大郎憨厚地笑了笑,“不管去哪里为官,我都要娶一名清河女子为妻。”

令儿笑问:“为何?为什么非要娶清河女子?”

“清河女子贤惠端庄,守妇道会持家。”武大郎嘿嘿一笑,“就如令儿一般,温柔娴淑。”

“乱说。”令儿脸一红,接过炊饼,转身就走,“清河的好女子多得是,我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叫潘锦怜,家在黄金庄,美丽大方,贤惠得体,你若回去,可以娶她为妻。”

“潘锦怜?记下了。”武大郎哈哈一笑,“有令儿一半好,我就知足了。令儿等等,送一份《元宣朝报》给你,上面有和我同年进士夏祥的轶闻,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