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秋高气爽的上京,是上京城最好的季节。天气清爽,虽微凉,却沁人心脾。巍峨的皇宫,在一碧如洗的明净天空下,格外庄严肃穆,犹如染上了一层金黄的色彩。

上京北面西面皆有山,背面为燕山,西面为太行山。香山属于太行山的支阜,因太行山到香山而止,故香山称为“太行山之首”。

此时香山的红叶,漫山遍野,从空中俯瞰,姹紫嫣红,如同哪位国手尽情挥毫泼墨画下的一副锦绣河山图。沿香山向西向南,红叶渐少,山石增多。虽依然还是太行山脉,却多了苍劲雄壮之意,犹如一条遗留人间的巨龙。若说香山之处是龙头,六百里太行山便是龙身,龙身绵延六百里,到了灵寿县境内,陡然一收,山峰又妩媚多姿起来,就如散开的龙尾。

龙尾散开犹如扇子,扇子中间,有一条蜿蜒的小河穿过,小河就如龙尾之上的鳞片,小河环抱着一处安静祥和的村庄,正是中山村。

河名滹沱河。

滹沱河自西向东,贯穿灵寿全境,到真定县境内,长约六十余里,从真定城的南面绕了一个弯,又曲折向东而去。滹沱河将真定城一分为二,分为城南和城北。有一座拱桥飞跃其上,桥建于大唐年间,虽年久失修,却依然坚固。

桥名子龙大桥。

正是取自三国名将赵云赵子龙之名。

此时的上京城南五里亭,夏祥依依不舍向众人告别,即将离京到真定县上任。

城南五里亭,出上京城南五里,有一处天然土丘,有好事者在丘上建造了一处木亭,名曰五里亭。木亭虽简陋,几根木柱上却题满了离别之人的离别诗。

此时亭中坐有一人,盘膝而坐,披头散发,腿上横有一张古琴,他左侧有一个古朴典雅的香炉,香炉中香烟袅袅,右侧则是一件名贵的白瓷花瓶,花瓶中插了数根柳枝。

他身穿博带宽袍,脚穿木履,正如痴如醉地抚琴吟唱。琴曲是《阳关曲》,吟唱的正是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土丘下方,有两辆马车和十数人围在一起,在为数人送行。人群之中,是一个白面书生,他年方弱冠,一袭轻薄长衫,身无长物,淡然而立。

正是夏祥。

夏祥身后一男一女,男子长身而立,一脸憨厚笑容。女子抱剑而立,淡漠如霜,面冷如冰。二人正是萧五和幔陀。

夏祥要去真定上任,萧五自然要一路追随,幔陀也要不离左右,夏祥举双手欢迎。也是巧了,连若涵也要前去真定有事要办,便和夏祥同行。

吏部任命下来之后,夏祥又在京中停留数日,将遗留问题一一处置妥当,方启程赴任。观心阁未住几天,就又还给了连若涵,倒是让他心安不少。不过连若涵却说观心阁以后会是夏祥在上京的府邸。

庆王和见王并未对他的任命再多说什么,不过明显可以看出见王一脸不满之色,庆王却是淡然自若,仿佛夏祥不管是去鸿胪寺、下县还是真定,都并无不同一样。

除了说了一句真定县是龙潭虎穴之外,庆王再无多说一句话,直到告辞而去。

真定怎么就是龙潭虎穴了?真定离上京不远,又在中原富庶之地,人口众多,是仅次于赤、畿的大县,再者又地处腹地,既无山匪流民之患,又无边城敌国来袭之忧,着实是一处好去处,哪里不好了?

夏祥不得其解,又无人可以为他解答,只好闷在心里。

不过夏祥也清楚,掌管吏部的三王爷断然不会大发善心为他安排一处可以轻松拿到好评政绩的去处,庆王既然说是龙潭虎穴,那么真定必然大有蹊跷。

难道是因为真定县和真定府同在真定城内之故?

大夏建制,共一都四京二十二路二十府,一都自然是上京,上京位于四京之上,故名上京,因又是京城,又名京都。四京自不用说,相当于今天的直辖市。二十二路类似于今日的省,二十府类似于现在的副省级城市。并不是每个路都有府,只有重要的路才有府的建制。有的路会有两到三府,有的路没有府,只有州。

州则是和今天的地级市相对应,州下设县,县和今天的县一样,分大小县。真定府是河北西路的首府所在,既是府而不是州,真定府作为二十府之一的府,也是国之重地。

实际上严格来说,大夏路一级的行政划分,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行政区域,没有府尹、知州、知县一般的最高行政长官,只有监司和帅司。

监司包括,漕司,即转运司,长官称转运使,负责一路的财赋和监察。

宪司,即提点刑狱司,长官称提点刑狱公事,即提刑官,负责一路刑狱。

仓司,即提举常平司,长官称提举常平公事,负责一路的仓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