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第2/2页)

小林结婚没房子,和母亲住在一起。

儿媳妇小李初来乍到,刚开始还比较有礼貌,妈长,妈短地叫,脸上的笑容自然也比较灿烂。后来熟悉了,习以为常了,妈这个称谓就省略了,变成了“哎”。“哎”就“哎”吧,只要两口子能过得好,母亲这么想。慢慢地问题就出来了,一家三口在一起过,做饭,买菜什么的,自然都是母亲干。自从母亲为大秀换了肾以后,身体大不如以前了,儿女们死活不让她去捡破烂了,她也是力不从心了,从此,她再也没有拾过破烂,对眼前的生活状态,母亲很知足,老了,终于安稳了。问题出在母亲做饭上,勤俭了一辈子,鸡鸭鱼肉的,让她做她也不会做,于是,在吃饭的问题上就很节约。

小李就很有意见,又不好说什么,有时晚上她和小林一同下班往回走,小李就提出先不回家去逛街,小林自然没有什么异议,反正家里母亲做好了饭等着他们呢,早回去晚回去都一样,于是就逛,逛了一会儿,又逛了一会儿,小李就说饿了,小林提出回家,小李不同意,提出在饭店吃。于是就吃了,小林吃饭时,想到了粗菜淡饭在家里等着的母亲,心里怪不是滋味的,把自己的想法就说出来了。小李就说:你妈就那人,好吃的她消化不了。

有了初一,就有了十五。从那以后,隔三差五的,两个人就到外面改善生活。刚开始,小林的心里还不是个味,可每次回到家里,母亲又都是好好的,母亲吃那些粗茶淡饭显得特别香甜,小林就想,这就是老人和年轻人的代沟,让母亲吃饭店,母亲一定是消受不起的。小林的心就安稳了下来。

母亲在和小林一起过日子,大林、大秀、小秀三个人仍不时地来看母亲,每次来都不空手,吃的、喝的,都拿来一些。母亲面对儿女拿来的东西,每次都心疼地说: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能吃几口,你们都还一大家子人呢,下次就别了。母亲心疼也是真心疼,但她还是愿意看到儿女们的孝顺。这些吃的,喝的,母亲从来不独享,很大方地拿出来,和小林、小李一起吃。在有好吃的时候,小李从来不张罗到外面去吃饭,而是回家和母亲一起吃。母亲吃这些时,总是显得小心翼翼,生怕不够吃,于是就捡那些粗菜吃。小林就说:妈,你吃呀。母亲就违心地说,那些东西俺吃不惯,你们吃吧。

小李这时快速地和小林交换了一下眼神,于是,两人心安理得地大吃大嚼起来。晚上两人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小李就冲小林说:我说的没错吧,你妈消受不了好吃的。小林听了不说什么,只是笑一笑。小林的心又安稳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