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事件的最后挣扎(第2/6页)

什么“这是命中注定的事情,想躲也躲不了”,这种说法乍听起来,里面似乎包含了某种无法反抗的绝对性。但是,对于早已习惯了在反复现象当中出现无数分支可能性的我来说,这种话根本就没有一点说服力。

比如,通过海圣学园入学考试这件事,就不是我命中注定的事情。我完全可以按照我的意志选择考试不及格。没错,在“时空反复陷阱”当中,我自己才是能够随意改变命运的“游戏大师”。但是正因为如此,我才感到害怕。

至今为止,我十分任性地对命运——这种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是对周围的事物施加影响,却是家常便饭——大加修改。我经常将和“最初循环”大相径庭的事情作为那天的决定版,让它成为最终事实。而我能够心平气和、自作主张地做出那种可以称为“暴行”的行为来,只是因为我的身份——一个平凡普通的人。尽管我经常慌慌张张地对命运进行修改,但从结果上来看,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此我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不过,对命运的“修正”“变更”居然可以关系到一个人的生死,这对于我来说,还是头一回。所以,我便不可能以那种悠然的心态来面对了。

在“时空反复陷阱”里,加入各种各样的“变更”,但最后依然得出一个和“最初循环”一模一样的“最终决定版”,这种情况并不是没有先例。不过,那些最多不过是生活里鸡毛蒜皮的小事,所以我的心态十分放松。

当然了,我并不是说,我照着“最初循环”的样子,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为止,将这段时间完完全全地复原。我只是做过一些非常“粗枝大叶”的复原工作,感觉大体上和“最初循环”差不多就可以了。那个时候这么做确实没有问题。

不过,这次的工作却并不能那样做。如果复原工作不能完美地进行,不把所有的细微部分都照顾到,那么就不能成功地阻止外公被杀。也就是说,单纯地陪外公喝酒,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从起床的时间,到去餐厅吃饭,以及和外公交谈时候的一言一行,必须严丝合缝地按照“最初循环”的样子来做。不然的话,命运便很有可能发生微妙的扭曲。

而这种“扭曲”和导致外公被杀的那种“决定性的不协调”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呢?我还没法做出判断。因此,彩排是十分有必要的。

但是,一个念头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当中:我是不是在不经意之间犯下了一个错误?

我仔细想了一下,在“重置”刚刚发生的凌晨三点,我并没有在“最初循环”的这个时候去捡起落在楼梯的耳环。由于对上个“循环”里的失败感到悔恨和气愤,我在凌晨三点便爬起来将耳环捡了起来。不过,那个时候我还没有“这件事不该做”的觉悟。

意识到这个失误的时候,我早已钻回了被窝——为了和“最初循环”的行动保持一致,我认为自己应该再钻回被窝睡上一个回笼觉。

糟糕。虽然我意识到了,但为时已晚。真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失分”。人在尝到失败的滋味之后,就会变得冲动,然后便会接二连三地失败。没办法,我只好向上苍祈祷,希望这个不协调的地方不要对全局产生大的影响。

彩排继续进行。

时间一过早上八点,我便下楼来到厨房,然后强忍着听完外公、胡留乃二姨和贵代子夫人他们关于红色折纸的对话。随后,我又折回阁楼间,重新睡了一个回笼觉。按照“日程”,我在这个时候应该睡得很熟,但在这个“循环”里面,由于我的心情十分忐忑,所以一直也没能睡着。

我在被窝里闷闷不乐地消磨着时间,等着中午的到来。只要时间一到,就直接去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