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章(第2/3页)

“猪毛你咋又不好好学了?过来,念书写字。”

有一种鬼故事叫做,你娘让你好好学习。

很难说,猪毛和灶台哪个更惨,又或者说,他俩都认为自己比对方要惨烈一百倍。温氏每天都找猪毛谈心,让他好好学习努力上进,将来考秀才考进学,回头当上大官改换门庭,到时候全家人能不能过上好日子就全靠猪毛了。而宁氏倒是不说这些,她只会让灶台放宽心,可就算这样,灶台的压力还是很大,明明亲娘没说啥,可他就是觉得有点儿啥。

只这般,日子在俩孩子心惊胆战中缓缓的过着。

搁在以前,总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春耕之后野菜满山,小孩子们会纷纷上山割野菜好给家里添个菜。再过阵子天气就热了,下河玩水是最佳的解暑方式,接着便是秋收农忙,那阵子家里的伙食都会较之平日好上一个档次。等熬过酷暑,各家各户嫁闺女的娶媳妇的,当然少不了盖新房的,又因为村里人或多或少都连着亲,小孩子们东家蹭把花生,西家拿块糖。及至连这都过去了,那离年关也不远了,过年吃食就更多了,还有杀猪饭吃,糕点果子也少不了,殷实人家会给孩子做一身新衣裳,还有压岁钱拿,日子不要太美滋滋。

一年四季过得多快啊,中间碰上自个儿生日时,还能破天荒的吃一碗长寿面,面里头还埋了鸡蛋,上头撒了葱花滴了香油的。

可惜,那是以前了。

自打上学后,猪毛和灶台都蔫吧了,只觉得时间过得真慢啊。同样觉得时间漫长的,还有六郎,再又一次算错账,被王香芹指出来后,他被朱母召去谈心了。

当儿子的最怕什么?别家儿子不清楚,反正老朱家的,最怕被娘逮住谈人生谈理想,谈……

“六郎啊,就算你下回要算错,咱们还跟以前那样错,成不?”朱母下了最后的通牒,她觉得自己再也受不了刺激了。说这话时,她都没特地背着人,就拽着六郎在堂屋里说开了。

宁氏才盘算着要跟王香芹说,不用检查也成啊,就这两个月,六郎错的那几回,全是亏了朱母的,上哪儿找这么好的事儿呢?结果,她还没说,朱母就抢了先。

也不知道是被亲娘吓到了,还是因为王香芹养的猪已经都过了五个月,暂时不再需要她每天唱忐忑开胃口了,六郎终于不再忐忑,正确率徒然高了不少,且偶尔错个一次,亏的一方又变成了宁氏。宁氏也是认命了,反正她如今已经开始学着认字了,没事就拿手指比划着。她到底是成年人,哪怕论记性不如孩子们,可谁叫她的决心大呢?下了狠心好好学习的她,认字的进度比灶台还快一些。

这档口,朱母也抽空寻了媒人给五郎说亲,按说五郎要说个媳妇不难的,眼下老朱家有钱了,唯一略麻烦的是房间不太够。但这个也无所谓,朱母已经找人起房子了,将原本泥墙稻草顶的灶屋拆了,东西厢各多起一间房,随后再重新搭灶屋,这回要三个灶眼的,方便自家开火做饭,也方便回头做一些需要初加工的吃食。

房子是还没起好,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老朱家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可也不知道怎的了,朱母一直没寻到合适的,不是没人选,而是没中意的。

朱母还叮嘱王香芹帮着留意一下,毕竟她还要跟着出摊,至于老大、老三媳妇,她都不大放心。老大媳妇就不说了,老三媳妇太面了,她哪怕不想个坏脾气的,可太软棉了肯定也不成,最好是话不多立得住干活又麻利的。

王香芹被迫接受了这一重任,却完全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她娘家人少,唯一的亲妹妹已经嫁出去了,至于她嫂子,那叫一个能说。偏跟二嫂宁氏还不同,宁氏仅仅是话唠,并不会无缘无故的编排别人,可她娘家嫂子却是个碎嘴婆娘,无事还要起三分浪,要是托她嫂子介绍,只怕就算成了,那也不是朱母想要的那种儿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