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江州(第2/3页)

宋徽气得七窍生烟,再不愿与陆舟纠缠,用尽浑身力气再将陆舟推开,就要夺门而出。

陆舟的声音恰时在身后响起:“你现在离开我,立刻有一大批杀手等着你送上门。你还想不想为你老师报仇了?”

宋徽的拳紧了紧。

陆舟于是不再紧紧相逼,他叹了口气,柔声道:“不要抗拒我,可以吗南浔?”

宋徽最终什么也没说,但到底是留了下来。

原来陆舟借着事务之便,目的地对外确定在江州以南的扬州,又偷偷迂回,暗中跟上了宋徽的步伐。一是确保宋徽不被夏履暗中除掉,二是奉景行的命,彻查江州一事。

两人一路无言,又行进了将近一天的路程,才在凌晨之际到达了江州。

江州商人居多,此时天还未亮,已有一些小商贩在街边来往,准备为拂晓后的白日做准备。

世人熙攘,热闹鼎沸,看不出一丝一毫的异处。

大约夏履知道江州已经不甚安全,早早地坐了准备。宋徽与陆舟在江州逡巡多日,仍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的练兵场。

两人遂决定在江州多耗些时日,从各方市井百姓中下手,终是在蛰伏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后,发现了点端倪。

先是陆舟于市井中与百姓闲聊得知,近几年江州多了许多不曾见过的陌生面孔,听乡音与面向不像本地人。男人是个伙夫,有时做些砍柴牵马的力气活儿,陆舟矮着身子蹲在男人身边,脸上灰尘铺面,俨然融入其中。

男人说:“开国来民生多艰,几乎没有人会背井离乡。”

陆舟一斧将柴火劈成了两半,将江州的乡音模仿的惟妙惟肖:“那你们便没觉着奇怪么?”

“奇怪也只是一阵子,我们谋生都很艰难,哪管得了其他的事。”

“唔。”陆舟点点头,将袖上染的尘土拍了拍,道:“我听说前几年曾有个大人物来过江州,不知道事情真假。”

其实陆舟只是想用此举套话,然而那男人眯着眼回想了下,便真的从记忆里找到了那段贫乏生活中,说得上惊天动地的大事。

“有的。那年收成还不错,有一回我正在田间收麦子,听见家里的媳妇说街上来了个大人物,但我当时忙,没顾得上看。”男人说着,将额间因劳动而渗出的汗渍拭去,接着道:“后来听说是朝廷军征兵,但没强制,我不愿意,就没去。隔壁王二家的儿子倒去了。”

陆舟眼神微动,微顿之后,方才轻声问道:“不瞒你说,我一个兄弟也去了,但多年来杳无音讯,也不知道他们在哪里,想给家里报个平安都难。”

“你不知道?”男人诧异道:“就在城中州府的府内。”

夏履将私兵养在州府的府内一事,是陆舟万万没想到的。难怪在江州这些时日,即便潜伏在市井的各个势力,将江州的角落几乎翻了个遍都没有找到。

棋行险招,若不是陆舟历经多日才寻得这个男人,恐怕还得再费一番功夫。

打定主意后,陆舟将手中最后一块柴解决完毕,将其扔进了柴堆之中,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他摇摇晃晃地趁着夜色一路摸去了州府。江州夜市琳琅,连稍渐寒冷的秋风都挡不住人们蓬勃的生命力。州府门口更是雕栏玉砌,灯火通明。

陆舟看了两眼,便觉得此事不急于一时,当下便决定回到落脚处与宋徽商议。但他刚一回头,就瞥见自己心心念念的那个人在州府门口逡巡,明目张胆的模样简直像在宣示自己心怀鬼胎。

宋徽趁着陆舟不在客栈的时候,自己来到江州一间最大的酒楼,买通了跑腿的店小二,偷偷潜进了江州本地某个官员所在的雅间,得知了夏履的养兵之处。还意外得知夏履私自造了一个虎符,用来调动此地的私兵。

江州离临安山长水远,夏履便愈发明目张胆,腐败糜烂的江州几乎成了他藏污纳垢的风水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