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3(第2/3页)

她就是凭借一套浮夸的溢美之词成为了她老妈的新欢,每次西棠一回家,妈妈都要问一句:“喊倪小姐来吃饭呀。”

黄西棠的合约还在公司,公司给她签的戏约满满当当的,驱赶着她拍戏抽佣金,因此她的时间都被公司压榨光了。

有时西棠没有空的时候,倪凯伦就顺路开车载她妈妈,倪凯伦待她妈妈很客气,怕她一个人在家寂寞,替她报读了老年大学,她妈就天天去上课,在里头跟一群老头老太太跳舞练书法。

从北京回到上海的那一晚,是新年前夕,黄浦江的跨年烟火过后,进入了新年的一月,新戏没有开拍,西棠在倪凯伦家里看剧本。

寄人篱下,懂得做人,她情绪从不泄露,那时候助理还是小宁,西棠经常给她放假,看剧本看得累了,那时《最后的和硕公主》还没开始宣传,黄西棠依旧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倪凯伦也没空每天管她行程,她就自己一个人搭地铁去外白渡桥,混杂在各地的嘈杂游客中,看着浑浊的苏州河,缩着肩默默地吸烟。

倪凯伦怕她跳江。

没过几天就多招了一个助理阿宽,阿宽尽职尽责,去哪都紧紧地跟着她,其实时间很快,只是沉浸其中的人觉得漫长,西棠记得八号那一天倪凯伦安排了她去杭州,早上宣传,中午拍照,下午录影,晚上还有一场商业应酬,从早晨一直做到晚上,收工倦极,还喝了不少酒,回到酒店倒头就睡。

第二天醒来,茫茫然坐在酒店的床上,头痛欲裂,披头散发,眼圈乌黑,发现新年的第一个周末已经迅疾而过。

西棠浑身发凉,瑟瑟发抖,一动不动地坐在酒店凌乱的被褥间,心里却明白,自己终于安全了。

一个礼拜之后,她进组拍戏,剧组隔绝了人世,形成自己一方热闹的小天地,她被倪凯伦排得密密麻麻的行程表推着往前走,不知不觉,忽然就是夏天了。

记忆中北京那个下雪的冬天,迅疾而过,仿佛成了地铁站台中一闪而过的模糊影子。

倪凯伦带她去了鹿鸣书店。

西棠戴了一顶棕色窄檐的编织帽,下车时,戴了个黑色口罩。

长发遮住了半边脸。

书店里的人不多,还有一些是头发灰白的老教授,环境很安静,西棠放下心来。

倪凯伦带着她走到了当代文学的架子上,左挑右捡,拿了一大堆。

转身塞到西棠手里。

西棠用左手一垫,右手使不上力,差点没把书都摔了。

把手肘撑在身体上稳住了,西棠埋头看了看那堆书,抽出一本放回架子上。

“这本我有了。”

“唔,这本也有,只是没有这个版本。”

“这本繁体的留着好了,我也看看。”倪凯伦又拉着她走到历史书的架子前。

西棠跟在她身后悄声地说:“你为什么要看这个?”

倪凯伦说:“唐亚松的新片,剧本审查上周通过了,已经拿到了拍摄许可。”

西棠闻言,眼睛微微一亮。

这位新中国解放后电影事业发展起来以后,以擅长讲述中国式故事而获得了极大成功的电影导演,一直是电影人的旅程碑。

唐亚松毕业于西棠母校的文学系,西棠反复观摩过他的所有片子,在电影学院的课堂上,他的片子也是表演课的经典教材。

距离上一部《没有人接收的来信》,唐亚松已经将近四年没拍电影了,业内一直说的是剧本在写,只是一直处于保密状态。

倪凯伦眼里闪着野心勃勃的光:“你先做好准备,唐导的戏挑人,据说这一次女主角没有合适的新人,有可能在内地合适角色的女演员中试镜。”

西棠心底有点激动,但她比倪凯伦悲观,有多难,她知道。

倪凯伦一向有野心:“试一试总是好的。”

西棠点点头说:“你去喝杯咖啡,等我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