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改错)(第4/5页)

难受的不行,心里直将姚家军骂臭了头儿,各种从古至今,词赋典故全用了个遍,孟久良不敢耍一丝花样,老老实实把自家城内、城外……所有私库地点,全都交代了出来。

没办法,不交代不行啊!他眼睛好使的很,早就瞧见有姚家军拉着他的叔伯兄弟们,不知哪里审问去了……

与其让他们讨好,不如他卖个乖儿,毕竟,跟舍命相比,他还是愿意舍财。

打躬作揖、低声下气,孟久良拼命求活。

而姚千枝——笑而不语。

——

不得不说,传承近千年的孟家,是真有钱啊!!

遍布宛、豫、徐三州,姚家军城乡镇村的找,抄了一个多月的时光,才把他家‘狡兔’……起码好几百窟给抄干净了。

数都数不清的珍宝器具、墨画古董……这便罢了,姚千枝不爱这些玩意儿,但,那白花花的银子、亮呈呈的金子,简直要晃瞎她的眼。

平生头一次见着什么叫‘金山’,哪个叫‘银海’。

足足有姚家军四分之一的库存,对于只占徐州一地的孟家来说,那哪里是少?

抄出这许多银两,完美添补了战死相江口那些,姚家水师家眷老小的抚恤金,且还有不少剩余,孟家的仅存价值,就已经彻底被姚千枝榨干了。

他们——没用了。

把豫州军分编入伍,派宣传部拉练普法……至于降将们,位置高些的踢到政.委处,实施一对一的洗脑……咳咳,不对,是学习。中级将领则开个小班儿,崇明学堂出身的官员们昼夜不停给他们上课,偶尔还开开小灶……

思想掌握——绝对到位。

毕竟,他们跟旁处的俘虏不同,从小那样教育长起来的,姚千枝必须保证把他们掰过来……不说‘洗.脑’的跟北地姚家军一样,最起码,他们得从心里认同女军们是泽袍、是战友,是战场上能托付性命的存在,这样才算是过关。

当然,长期受三州环境熏陶,豫州军都是成人,思维基本都定型,想硬往回掰,肯定是非常难的。不过,人嘛,在性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总是格外敏锐机灵,妥协善变……姚家军上上下下,包括教育豫州军的先生们,话里话外透露出的意思都是:接受得了就留,接受不了就充做奴隶,下放草原。从此放羊牧马的干活……

豫州军还是很识时务的。

最起码,据姚千枝所知,没哪里大规模闹事,还都挺听话的。

不过,武将嘛,说白了文化素质不高,底层需求就是活着,姚千枝能给他们饱腹,供他们穿衣,活到退伍还有银晌可拿,且,愿意‘改造’,好好表现,说不定还能被女军们挑中,成家置些田地,生俩娃娃……他们的需求被满足,甚至还超出了,大兵们自然愿意改变,但是……

跟他们对比,文官们就不一样了。

但凡能做文官的,哪怕只是个小吏,都得读书认字儿,而人一识字,就难免想的多,受影响更深,更别提……博学多才了,就开始有追求,想同化这些人,姚家军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

且,学问越深的,这种趋向就越严重。

其中,尤以孟家人为最。

将三州——尤其是徐州七品以上的文官全聚到一块儿,姚千枝招开了个‘会议’,期间,发现文官们大多不可救药,干脆就从上到下全给撸了,其中,情况严重的寻个理由就地处斩,轻些的打进‘洗.脑’营,先过三个月的‘水儿’,随后发配草原,跟野牛绵羊说‘三从四德’去吧。

急调崇明学堂的毕业生们赶来三州填补基层,又将北地培养出来的官员们暂借过来,姚家军合军上下忙活了许久,三州局势总算渐渐平稳下来。

不过,姚千枝处理的,一直是脱离百姓阶层的文臣武将们,无论手段多么犀利狠辣,百姓们到底没看见过,心里不见得多怕,姚家军诸多女将女军们行走街上,依然还是挨白眼儿,偶尔还有‘正义’人士破口大骂,对此,她当然不会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