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修改)(第4/5页)

降就降吧——啥都没命重要了!

不过,他们之所以能这么快想通,其主要原因就是宋征不要脸,把‘归降’两字儿说的那么心安理得,光明正大,仿佛半点不觉得愧疚。

有人带头,他们自然就没那么大的心理压力,跟着‘从善如流’了。

经过数次大战,豫州军早已损兵折将,如今不过将将剩下十万余人,还基本都带着伤,而统领这十万余人的将领,大多都是豫州一系。

百夫长、千夫长不提,光能称得上‘将军’一职的,豫州就足有四、五十位。

毕竟,他们是豫亲王真正的嫡系,握着最强劲的军权。

唐王妃叫过府里这八、九个,不过是豫州一系里亲近她的罢了,余者,她前没那么多交情,后没施过恩惠,是不敢相托大事的。

她害怕被坑。

不过,俗语说的好:万事开头难。背叛这种事儿吧,真是有一就有二,先头那八、九个妥协了,又有宋征府外襄助,率领着‘酒醉同眠’兄弟们四处奔走,拉帮结伙,他们拼命扩大着自个儿的‘阵营’。

都是军中任职的,谁没几个过命交情的同袍啊?

由宋征领头,‘酒醉同眠’们各自招来三五好友,谈笑怒骂间,就把意思透出来了……

随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豫州将领们渐渐形成了默契。

而孟家……他们终归是文人,还跟豫州将领闹的那么僵,根本没人给他们通风报信儿,至于游离权利外的唐家,他们在军中到是有根底,然而,唐王妃是姓唐的啊,宛州唐家还合族归顺了,他们巴不得此间事赶紧了结,好阖家团圆呢。

要知道,他们的家眷老小,一应都被姚家军给扣住,全归降了啊!!

事实上,要不是徐州门户看的紧,他们都想干脆逃了,直接奔到豫州找姚家军归降算了,毕竟,留在这里眼见没有出路,且,被孟家排挤的太厉害了。

看出豫州将领们有所异动,还被唐王妃隐隐点拔了,唐家‘遗族’们特别老实的潜伏下来,像个摆设似的,一动不说话,就连孟家那刻意的打压,他们都默默承受了。

只静静等待着,豫州将领们在明——宋征、暗——唐王妃的引领下,谨慎且小心翼翼的,跟姚家军方面接触着。

——

就这般,时间如流水而过,转眼到了八月中秋。

这一日,孟家开了大宴,广邀宾朋。

姚家军坐镇豫、宛两州,忙着行政安民,这段日子一直没有想攻打此间的迹象,豫州将领们越来越老实,唐家被排挤的看不见人影儿,徐州之地,孟家已然稳占上风。

把着楚敦嫡长子——他们隐隐有些‘挟天子而令诸候’之势!

当然,孟家不是傻的。卧塌之旁,徐州一直有姚家军盘据着,对他们虎视眈眈,要说人家能放过他们不在攻打……孟家人做梦都不敢那么想。

不是没琢磨过归顺,事实上,孟逢释和孟久良都想的掉头发了,然而,姚家军的作风,他们知道的太清楚了,那是女子当家做主的所在,他们孟家……唉,数百年立下的家风,将徐州整治成这样,都不说孟家族人能不能接受归顺那回事儿,就说人家姚家军……都未必肯要他们。

要回去干什么?天天在她们耳边念‘三从四德’‘从夫从子’吗?

姚家武神娘娘那威名、那大锤,孟逢释和释久良表示:他们不是很想擎受!!

砸一下要命的。

不能归顺,那就只能硬抗,自认压下了豫州将领和唐家‘遗脉’,孟家人就开始准备‘示好’了,正所谓:打一个耳光,给一个甜枣。恩威并重——这才是收服人的‘正道’。

借着八月十五团圆佳节的时候,孟家办了宴会,准备‘热闹热闹’。

对此,豫州将领和孟家‘遗脉’都没拒绝,纷纷应邀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