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第2/5页)

——

杨城最近发生了一件‘惨案’!

因边关姚家军威武,四处剿匪,晋山大寨被迫举寨‘搬迁’,行至金州杨城附近,观其风光尚好,遂占地为王。有杨家士族不甘百姓受扰,广邀宾朋欲图共剿之,两州总督姚千枝自感有责——匪盗乃晋山,她之辖地所出,遂带兵前来支援~~

不想,匪盗凶残暴烈,攻杨城,破城门顺势而入,杀戮无忌,幸而姚总督率军急时赶到,大战数日,尽灭匪盗,夺回杨城。

然,杨城府台殒难殉国,士族杨家伤亡惨重,殒命一百三十八口,杨氏族长良东公义不从贼,驾鹤西归,杨门忠烈,实乃当朝之典范。

以上,是姚千枝往燕京递折子里的说辞。

至于实际里,杨城归姚家军了,矿山顺利收进囊中,且,以此地做中心,她同样可以慢慢辐射整个金州。

毕竟,金州地理位置特殊,是盛产金矿的,怕出现纠葛,朝廷并未派下州牧做镇……宗室王爷做州牧,除非像豫亲王那般的,余者基本都是摆设,但是,摆设同样有摆设的用处,在发生危机的时候,有个‘摆设’在那儿,就能把整个州连成一块。

但,可惜的是金州并未有这般能撑得住场子的‘王爷州牧’,几个大城府台谁都压不住谁,谁都没有跨城管辖权利,只能眼睁睁看着姚家军从容不迫的收管了杨城。

不止军队驻扎,她们连文官都派来了。

几个眼看着不到二十岁的小丫头片子,堂而皇之的替代了一城府台的‘工作’,且,居然还没出什么大乱子,很顺利的就接手了。

杨府,在经历了一场迅雷不及掩耳的‘战乱’之后,风没起,浪没动,百姓们几乎没承受任何损失,甚至都没怎么来得及反应……

一场大战,匆匆的来,急急的灭。

但是,高层被彻底洗牌了。

一夜之间易主!

姚家军全面占领了这里,哪怕过后儿,朝廷给派来了新的府台,新的驻军……然而,人家窝儿都占好了,哪会让出来?

金州腹地——杨城都能有匪患了,还有什么‘意外’不能发生!

东西到手了,自没有往出吐的道理,姚千蔓都派大队人马来杨城附近开矿了,金州余下几城的府台,还敢说什么?

只能惶惶不安的生怕人家打过来,忙不迭的来讨好。

对于他们,姚千枝自然来者不拒,这杨城地,对姚家军来说,真真是收服的太舒服不过……

基本没打,还大赚了一笔。

且,最重要的是,有王桃华出头,杨家被保存了下来,这些年,她和王三郎在杨家也不是吃干饭的,里外里都摸的挺清楚,找出几个隐藏较深,能跟豫州方面联系的族人,她着令人单方面给豫亲王写了封信,将此间诸事‘尽事’告知,请求相助……

当初,杨良东自知地位,碍着丢了矿山,没敢把内情禀告豫亲王,此一回,诸事已了,豫州才从王桃华这里得到‘消息’,那个真实度,自然可想而知。姚千枝还亲自‘接见’了豫亲王在杨城埋的几根线儿,‘友好接触’后,‘线儿’哭着喊着要‘弃暗投明’。

面对这种局面,豫州那边,真是姚家军想让他们知道什么,他们才能知道什么。

王桃华送的信,写的婉转而深刻,豫州那边儿尽没尽信,姚千枝是不知道,反正,到没彻底撕破脸,人家豫亲王亲自给回信,温言安抚不说,还派遣了护卫队送来了奠礼,说是祭典杨家‘英灵们’,不过,护卫们除了送奠礼外,还肩负了另一个任务。

——把一直压在杨家的‘韩家嬷嬷’接收走。

这位老嬷嬷姓梁,是韩太后闺阁未进宫前,曾经伺候过她的,虽不是贴身照顾,亦曾管过院子,不大不小算个二等。不过,人家从小服侍的是‘韩姑娘’,不是后来的韩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