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2/3页)

诸位大臣正了正神色,恭声应喏,各自散去安排诸多事宜。

宁莞和楚郢站在远处,待这边人走得差不多了,他二人方才跟着内侍过去。

有眼尖地瞥见这二人,心下奇怪。

王大人张了张嘴,捏着自己的长锏,想起这几个时辰里发生的事情,神情恍惚得厉害,游魂似的从宫城门飘了出去。

宁莞知道此次皇帝召见为的是什么,她抿起唇,眉目平和温静。

装得多了,她现在的临场反应能力相当不错。

微微俯身简单作揖行礼,便直了身子,端端正正站着。

身穿玄衣纁裳的兴平帝坐在丹墀下摆置的紫檀木长案前,视线锋利如刀,似要剥开层层皮肉,往里一窥究竟。

宁莞迎上视线,习惯性地笑了笑。

兴平帝见她淡然自若,也不再搞这些虚的。

轻叩长案,面色沉肃,“地动之事,你由何而知?”

宁莞缓声回道:“星象占卜,赶了个凑巧而已。”

兴平帝是不信这些玩意儿的,但昨夜之事又由不得不信。

能赶上这样的巧合,那也是人的本事。

你看钦天监那群吃白饭的,就赶不上这样的趟儿。

兴平帝双目正视,仔细打量。

今日他叫人来,其实就是想看看能让他皇祖父特意回京,又能断言天灾的人,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原以为就像他年轻时候微服出行碰见的道士那样,是个看起来仙风道骨人模狗样的老头子,却没想到是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眉目濯濯,温和沉静,也就跟他儿女差不多的年岁。

真是出乎意料得很呢。

兴平帝心中诧异,表情亦是浮现着几缕古怪。

但现下地动刚过,实在事多,一时抽不出空闲来做过多探究,他撇去心思,沉声言道:“今次之事,你有大功劳,便且先留在宫中,待明后日事情安稳,皇祖父回宫,再论功行赏。”

既是他皇祖父的老熟人,哪怕心里再多想法,他也不便越过去做什么处置,干脆就搁在眼皮子底下叫人盯着,先看看有什么异处,等那位从业城回来了,再一道相商。

思绪一转,他叫来人,“吴笠,你亲自领着人到玉堂殿去,过后再来回话。”

玉堂殿外面是禁军巡逻的必经之道,私下再叫暗卫过去守着,也不怕生出什么事来。

吴公公忙应了是。

三言两语便定下了话,也由不得宁莞出声儿。

玉堂殿不属内宫,一直空着,吴公公找了个年轻的小太监跑腿,很快就拨了几个宫人过来收拾。

宁莞立在院子里,轻轻叹了口气,“还劳烦侯爷替我与芸枝带个信儿,免得她担心。”

楚郢颔首,取出一块腰牌,“若有事,可去东宫找太子。”

宁莞弯了弯眼,摇头道:“也就一两日,不须得这个。”

楚郢抿唇,隔着袖子握住细腕,将腰牌放在她手上,随即跟着吴公公一道出了门。

腰牌上还残留着些许余温,宁莞愣了一下,不大自在地捋了捋额角散下的碎发。

离开玉堂殿,楚郢便径直出了宫,忙于周边救灾之事。

明衷皇帝是三日后从业城回来的,一到宫中就阔步去了紫宸殿。

兴平帝正在批折子,瞥见那一晃而过的暗紫色长袍,登时放下东西,忙忙给他老人家让了位置,退至一侧拱手请安,“孙儿给皇祖父请安。”

又转向明衷皇帝的无脑跟屁虫太上皇道:“给父皇请安。”

太上皇很有父子爱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撩撩袍子走到一旁坐下。

明衷皇帝俨然危坐,沉目而视,威严之重叫兴平帝不自觉地又往下埋了埋头。

“京里的情况,朕都已经清楚了。”明衷缓缓开口,“你做得不错,这次地动之事处理的很好。”

难得听到皇祖父一句夸奖,兴平帝眉梢上扬了扬,因为那群狗官憋的一肚子火气瞬间散了不少,面上却还是一片严肃恭谨,回道:“都是皇祖父教导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