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工厂之旅(第2/5页)

事实上,马台镇就是四条主干道,形成“井”字形,出了这口井,就是乡下的农田,再也没有其他东西了。镇政府、中学小学、邮电局、卫生所、温州发廊摩配店,这些都在井中。我以为戴城已经够差劲了,其实马台镇比戴城更无聊。在这个微型城市里,时间放慢了速度,用相对论来解释,痛苦就会被放大。

我是第二次来这个镇,暑假里我曾经和于小齐、杨一徒步走到马台镇上,搭乘中巴车回戴城。那时候我可没想到,自己还会再跑到这个地方来。趁着小怪去问路的工夫,我用目光逡巡了一圈,看见一幢黑乎乎的的楼房在一排门面房后面,好像一块烧焦的面包,没错,那就是美工技校。

小怪跑回来说,前进化工厂离这儿不远,再走十分钟就到了。她向着通往南方的道路,茫然地一指。我们背起行李,朝着那个方向去寻找前进化工厂。

实际上从马台镇到前进化工厂,我们走了足足二十分钟,很快这座井中小镇就被我们抛在身后,越往前走,路越窄,间或有辆卡车开过,证实了前方有工厂之类的地方。后来我们走到一个小村,有河,有铁路桥,就那么一条水泥路,两边全是农村的土别墅——一种二层楼的瓦房,破旧的杂货店,老式剃头店,露天台球桌,静伏在路边毫无警惕性的草狗,穿着西装在挑粪的农民,没有牌照的摩托车随意停在路边。这倒霉地方比马台镇更绝望,是一个“非”字形的小村。我们呆若木鸡,看了半天。小怪说:“我看见前进化工厂了。”过了村子,有一片厂房,围墙中嵌着一扇锈迹斑斑的铁门,几个头发蓬乱的工人蹲在门口抽烟,有几个老工人把鼻涕擤到很远的地方,手一甩,在工作服上擦了擦。一条瘦骨嶙峋的草狗向着地上的鼻涕欢快地奔去。

看到这个场面,我们三个倒吸了一口冷气,跑了几十里路,什么他妈的化工厂,原来是个乡办企业。没办法,来都来了,硬着头皮进去吧。一进厂门就看见那天招我们的女人,她正坐在传达室看报纸呢。她说:“这里这里,跟我去劳资科。”

她叫李霞,是前进化工厂劳资科科长。我们跟着她到所谓的劳资科走了一趟,情况有点惨,那科室里就两张办工桌,她对面坐着一个昏昏欲睡的老头。大中型的化工企业我都见识过,一个劳资科里最起码蹲着十来号人,因为是肥差嘛,去的人当然多。但前进化工厂的劳资科竟然只有两个人,这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我问李霞:“李科长,这厂是不是乡镇企业啊?”

李霞板着脸说:“虽然离城里远了点,但这可是正经的国营企业。你见过有八十个人的乡镇企业吗?”确实,九十年代的乡镇企业规模大多数都很小,八十个人对乡镇企业来说是太多了,但对国营企业来说又太少了。李霞说:“你们别小看我们厂,效益不错的,最近在扩产,马上就要招很多人。看!”她指了指窗外,那儿有一块长满野草的平地,中间七零八落堆着些砖头和钢筋。她说:“新厂房就要造起来了。”

我又问她:“李科长,听说我们厂生产的东西,会把人的鼻黏膜烂穿掉,一毛钱的硬币从左边鼻孔塞进去,能从右边鼻孔掏出来。是不是这样啊?”

李霞干咳了一声,赞许地看着我,说:“到底是化工技校的学生,专业知识很扎实啊。我们厂生产的铬酸是用来做电镀的,有一定的腐蚀性,不过你们是修仪表的,平时躲在维修间里,厂房在北面,夏天刮东南风,吹不到你们这里。”

大飞愣头愣脑地问:“那冬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