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社会渣滓(第2/8页)

我问她:“你们招了几个人啦?”

她说:“一个都没招呢,你们学校的人好像都不愿意来我们厂。”

我说:“没人知道你们厂啊,你们生产什么的?”

她一边递给我报名表,让我填写,一边说:“主要生产铬酸。”

我说:“效益怎么样啊?”

她说:“效益不错啊,现在这类产品正好销,不过我们厂规模比较小,可能过阵子会扩产吧。”

我低下头填写报名表,问她:“规模小,你们厂多少个人啊?”

“大概八十个吧。”

我头一昏,八十个人的化工厂,这个概念就等于是一只只有四个人的足球队,你还能指望他们有什么效益可言?女的倒还在宽我的心,“不要紧的,你们过来就是仪表维修嘛,大厂小厂还不是一样?我们这里正缺仪表维修工呢。”我的头再次昏了一下,忘记告诉她了,我什么仪表都不会修。我问她:“你们肯定是第一次到我们学校来招工吧?”

“以前应该没有,我是最近调过来的,厂里没有从你们学校招过人。”

“我就知道。”我摇摇头,心想,你招了我可别后悔。

我把招工表填好了,忽然觉得屁股被人顶了一下,原来是大飞,他和小怪也走了进来。大飞一过来就问:“喂,你们厂在哪里啊?”

女的说:“噢,在马台镇后面,离这里大概二十公里。刚才忘记说了,你们要住宿舍的。”

于小齐离开了马台镇,而我却要去那个地方,在未来几十年里长久地生活在那里,听起来很像个笑话。

星期天上午我打算去老丁家,出门的时候打开信箱拿香烟,我家不订报不订杂志,也没什么人来信,这个信箱正好被我用来藏香烟。结果发现信箱里有一封信,白色的,软软的,安静地躺在那里。信封上写着路小路收,落款是“于”,我喜出望外,知道是于小齐的来信。

小齐的信很简单,就一张小纸片,她告诉我,以来到上海的一所纺织学院,培训就在那里,住学生宿舍,现在还没有正式上课,他以仅和同学结伴去外滩玩过,外滩很美,她心情很好。信的末尾祝我学业顺利-- 这事就别提了,我的学业已经顺利结束。她又说,她属于短期委培生,学校压根就没有给他们准备信箱,所以没法收到我的回信。她留了个电话,区号、电话号码、分机号码,让宿舍阿姨去某某宿舍喊于小齐,晚上她都在。

我把信塞进书包,我的书包如今已经是空空荡荡,再也不用装什么书本了。我骑车来到白凤新春,九月初,台风经过之后,天气又毫不留情地热起来。白凤新春与我们报春新村一样,都是满地的西瓜皮。星期天有很多人在新村里进进出出。我到了老丁家楼下,照例把自行车停好,三步两步窜上去,刚一敲门,他就开门了。我说:“老头,你今天倒没睡懒觉。”老丁说:“进来说话,进来说话。”我一走进去,他就把门关上了。我有点奇怪,这老头今天举止不正常,以往他总是懒洋洋的,根本不会主动关门,再说了,换一瓶煤气,我马上就要下去,又何必关门呢?我往厨房里去,发现煤气炉上正在烧水,火苗很旺。老丁把我往客厅里拽,“这里这里。”

进去才发现,客厅里坐着个女的,不是他老婆,而是他前妻,于小齐的妈妈。她坐在饭桌旁,一手扶着桌面,我一进去她就瞪起眼睛,也不知道是瞪我还是瞪老丁。我很识相当地喊了一声:“阿姨。”

她说:“你就是那个路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