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第3/5页)

而且,她有点兴奋:“学散打真的太与众不同了,这还是咱们学校第一个练武的女孩子呢!”

以前盛城八小的时候,班主任可只会说白露的特长太不女孩子了,听见这个老师的夸奖,白露的眼睛亮晶晶地。

沈寅初这下子放心多了,又带着两个孩子在校园里头逛了逛,领了制服,这才回家了。

解决了俩孩子的事情,他又马不停蹄地去看门市房。

他准备一步一步来,在京城先开两家店,一家是鸭脖店,也兼卖炸串和鸡排。这家店不用有餐位,有个十来平米就可以。

另外一家就必须有餐位了,准备麻辣烫加上麻辣香锅,还有黄焖鸡米饭,都在这家店里头经营。

手里头已经买下了一座四合院,沈寅初这会儿对门市房倒不追求一定要买下来了,先租下来再慢慢买也可以。

大店要慢慢看时机,小店倒是很快就谈下来了个不错的。

这家小店离沈家的四合院不远,旁边有商场还有几座写字楼,沈寅初原地站了一会儿,不少光鲜时髦的姑娘经过,正适合他接下来给这家店的定位。

不管鸭脖还是炸鸡排炸串,都是零食。这类小吃,归根结底还是女孩子消费得更多一些。

“哥,这个门脸收拾得挺干净啊,”二柱子满意地看了一圈,“咱搞个灶台再打个玻璃柜就能开始了,以前是卖啥的?”

“是个茶庄,”沈寅初也挺满意的,这门脸里头大白估计还没刮多久,干净,省得装修了,“再过两天就能开业了。”

“不瞒你说,找着这个门脸儿,我这心里头才踏实下来。不然一天天光花钱看不着钱进来,多慌啊。我这两天都琢磨着要不要把那个奥迪退了。”

“别介啊,”二柱子拦着他,“咱家盛城那头还有店呢,家里头还有厂子呢,哥你老慌啥。走吧,咱找个地方定做玻璃柜台去。”

俩人都不是土著,对京城里头两眼一抹黑,问了好一会儿才问着地方。沈寅初怕外地人叫人宰,特地在旁边转悠了半天,听了好一会儿才过来定做。

“玻璃柜台?小吃店的?”

“对,”沈寅初拿出来自己画的草图,请对方看了,又把尺寸对了对,“都要玻璃的,里头做成推拉门。”

“行,三百五,”对方核算了一下,价格可比盛城高出来不少,“您得先给一百块订金。”

沈寅初付了钱,又跟二柱子分头去找上货的地方。开小吃店,必须得有稳定的货源才行,他准备先把鸭头鸭脖这些和鸡排先买起来,等到稳定一些,再开始搞炸串。

在这期间,注意着合适的店址,一旦时机成熟就抓紧去开第二家店。

都忙活完了,沈寅初有点感慨:“刚在盛城把心态调试到老板,这一到京城,又得从头开始了。”

“没事,也就这半年呗,”二柱子看得挺开的,“哥你不说接下来这俩店都要先在京城立住,然后再往别的市里头开连锁吗?前期是费点儿事,等门脸找着就省事儿了。”

当天晚上,沈家又飘起了熟悉的卤肉香味,老金头路过闻着了,进来看,沈寅初分了个鸭舌给他尝尝。

刚卤好的鸭货极香嫩,锅盖一掀起来,那股子又香又辣的味道在正月天里头,叫人闻着就舒服。

老金头拿手接过去,像不认识了似的上下看着沈寅初:“你小子看着有点儿大家公子的气质,没想到是个卖卤货的老板啊。这玩意要是不好吃,你搁咱京城可挣不着钱!前面那条街就是老姚家卤煮,你这不是打对台戏么?”

沈寅初听说过,京城人挑剔。不过,他这鸭货跟卤煮可真不是一路货,一点不发怵。

“您先尝尝再说啊。”

老京城的小吃不少,但是辣口的可不算太多,老金头拿着鸭舌先没咬那一块嫩生生的舌尖,而是先嗦了一口后头的骨头,把两块小脆骨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