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3/5页)

沈寅初领着二柱子在院子里头临时砌了个灶台,屋里头太潮,大灶一段时间不烧,第一天做的饭菜不好吃。索性把大锅拆下来换到了院子里头,烧了开水准备烀猪肉,坐一会儿地道的望山屯杀猪菜。

刘大胖基本上没干过什么活,被撵去坐着不要挡害,被老沈太太抓住一顿唠叨:“你说这,都说城里头好。可是还是回到村里头自在,搁市里头你往地下吐口痰都不行。俺家这大黑猪现在就杀了真可惜了,再养养能长到三百斤!”

刘德宇抓了一把长贵嫂子送过来的瓜子嗑,一边幸灾乐祸地看着儿子被白露吓得吱哇乱叫,一点乱点头答应着老沈太太。

二柱子一遍烧火,一边跟他寅子哥说话:“寅子哥,你说咱这鸡蛋堡,要是上南方卖,能不能卖得动?”

“肯定能卖动,”沈寅初用筷子扎了扎锅里头的大肘子,已经能扎透了,开始用笊篱往出捞,“但是成本太高了,咱这也没有啥技术门槛。有心人真的找地方仿照出点七孔锅,也挺容易的事儿。你别着急,过段时间哥还有大生意叫你办。”

“行,寅子哥我听你的。我这房子快整好了,等整好了我就回市里头找你去。”

这次杀的是自家的猪,早上刚杀出来的新鲜猪肉,又是柴火灶大锅,随便怎么做都香得不行。

沈寅初也就随便整了几个硬菜,大后肘重起了一堆柴火,用小砂锅慢慢地炖着,是地道的东坡肘子做法。炖上个小半天,要不是提前用洗干净的棉线绑上了,那皮肉都得炖化到汤里头。

人多,小孩子也多,沈寅初自己亲自上阵做了锅包肉。里脊肉切成片,用刀背拍松了,先沾生粉,再裹上薄薄一层鸡蛋面糊下油锅炸透。

满满一盆金黄酥脆的肉片,沈寅初不着急做下一道工序,先给几个孩子一人喂了两块,连外头围观的小孩子也一人发了一片,这才不慌不忙地倒油下锅爆香葱姜。

正宗的老式东北锅包肉是不用番茄酱的,用盐、糖、白醋烧成酸甜可口的料汁,再把炸酥的肉片下锅裹匀料汁。

翻炒时间一定不能长,挂上汁之后仍然满口酥脆的,那才是正宗的。

这盘锅包肉还没上桌,就叫几个小孩子吃了个半饱,沈寅初又做了一盆红烧排骨,肥嘟嘟的五花肉加上新鲜猪血炖了一大锅酸菜。砸了一碗蒜泥加上酱油,人人吃得满头大汗。

“咱家这猪肉就是香!”

老沈太太做了好久的白菜萝卜,连一直不怎么馋肉的大丫都多吃了一碗,一盆杀猪菜连酸菜汤都叫人喝干净了。

眼看着下午三点多,一群人歇歇就准备再回市里头。沈寅初自家打包一些准备带走,又分了些给长贵嫂子和村长家,他自己拎了一条猪前腿,跟着二柱子去了他家。

二柱子家新房子就盖在老房子前头,等盖好了,再把老房子扒了,就当后园子种点菜。

从打沈寅初有记忆,就记得这哑巴在村里头了。一开始只是混个温饱,村里头人看他可怜,家里头有吃不了的菜给点,给他两个鸡崽子也养活了。

后来有了二柱子,哑巴才开始玩命干活,谁喊他干啥都去,有钱有米都行,把二柱子五六岁拉扯到现在这么大的大小伙子。

别看哑巴说不了话,他心里头明白!这么多人在他家帮忙盖房子,只要出工就好酒好饭地招呼着。可是只有沈寅初进门,才叫哑巴叔激动得张嘴“啊啊”地比划着。

他一直怕二柱子这小子跟村里头那些个混混学坏了,要不是寅子,这小子哪能挣这么多钱?还盖了瓦房,以后娶媳妇也有地方住了!

“叔,你坐着,起来干啥!”

沈寅初把猪腿给二柱子:“眼瞅着天热了,我怕放不住。你先把这肉剁了,下锅加点盐烀上,明儿想吃了再炖再炒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