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3/4页)

沈寅初嘴上说着他知道,其实心里却不是这么想的。大妹子过年打电话拜年也匆匆说两句就挂了,肯定有啥大事。当时还迟迟疑疑地,像是有什么话要说还没说出来。

第二天是年后第一天出摊,沈寅初四点多钟就急急忙忙赶到小广场,准备多帮小丫干点儿,也让妹子第一天能有个主心骨。

他才赶到小广场,影影绰绰雪地反射的光看见自家小摊子门口蹲了个人,捂着大棉袄蹲在门口。

沈寅初还以为是流浪汉,赶紧准备过去给整起来,这天可是能冻死人的!结果走近了一看,居然是二柱子。

“二柱子,你咋这么早就来了?不冷吗?有车吗?”

二柱子站起来,吸溜吸溜鼻子:“哥,我各个儿走来的,不冷。”

不冷啥?这孩子脸都冻白了!

沈寅初顾不上收拾店里头,赶紧拉着二柱子到租房那边,敲开门,大兴嫂披了衣服来开门,看见二柱子这模样赶紧把他拽进屋。

“这傻小子,咋就搁那冻着?”

小丫心疼得不行,二柱子跟老四差不多大,她也当是弟弟一样,忙活着给孩子整了一碗鸡蛋疙瘩汤,放了点饭包的肉末酱做调味。

“没事,我不是怕来晚了么!不咋冷,我穿得厚。哑巴叔也叫我早点来,寅子哥出摊也不容易,早点来帮一把手。”

沈寅初知道,这小子这话看着实在,其实倒有一多半是为了打动他罢了。

不过,二柱子这孩子村里头从小看到大,人品不坏,有些小聪明倒好。身边都是太实心眼的人也不好,总得有个机灵点的才行。

“行了,你早点来倒好,赶紧吃,吃完就跟我走。”

听着这话,二柱子吸溜吸溜地吃了两大碗疙瘩汤,小丫又给他加了一根火腿肠。二柱子三口两口吃下去,抹了抹嘴,站起来穿上棉袄:“寅子哥,咱走不?”

“走吧。”

沈寅初又装了一塑料袋自己调料的酱汁,拎起来打包好的三个七孔锅,俩人直接往火车站走。

上冈市是煤矿城市,一直到二零一几年的时候,这边还保留着蒸汽机车。经常有民国片过来采景。

沈寅初一边走一边问二柱子:“二柱子,你大名叫啥?”

“我叫崔云斌。”

村里住了这么久,平常都二柱子二柱子地叫着,沈寅初第一次知道这小子原名听着还挺斯文的。

他顿了顿:“我记得这名字是我爷爷给取的,后来老村长托人打听,我们家那一片都塌了……听说也没什么人留下来。”

这孩子命苦,不然就冲着他能从人贩子手里逃出来的这个聪明劲儿,现在指不定在哪个重点中学刻苦读书呢。

“你这名字取得好听,想必你家里头当时也对你寄予厚望。别的寅子哥也不多说,哥不是叫你一直给我打下手跑腿的,哥是想给咱们村里头找出条路来。中国这老些人,谁不吃喝不吃个零嘴啥的?将来你做好了,说不定自己开个店,你家里头也未必就真没人了,等你有钱了好好找。”

二柱子点点头。他也听出沈寅初话里头的意思了,赶紧保证:“哥,你放心,我肯定好好干,你叫我干啥我干啥!”

俩人到了火车站,买了到钢城的两张票。从上冈市到钢城,一张票十二块八毛钱,俩人买好票,等了一阵子,才上了八点钟的车。

这年月大家出行都是坐火车,带的行李也多,行李哪怕稍微超重了也很少有人管。沈寅初叫二柱子拿着酱汁和轻行李,自己提溜着铁锅。

铁锅太重不敢往行李架上放,就塞在了俩人座椅脚底下。才坐下没多会儿,就有人过来跟二柱子换了位置,三个人一起打起了升级。

火车车厢里头热烘烘臭烘烘的,大冬天的也不好开车窗,沈寅初从兜里摸出来媳妇给准备的清凉油,往鼻子下面摸了一点,这才好受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