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谈御史(第3/4页)

“事实上,要是没有商家,他身上穿着衣服,吃着饭,从哪里来?总不是这京城附近的人完全能更给的,最起码京城没有丝绸出产。”

“这些都是商家的功劳,而且士农工商那一个阶层里,都有坏人,不单单是商家有。”

“是啊,看人不应该只看人的身份,更应该看的是人心。”唐王妃插了一句。

和余颖待过一段时间的她,很明白自家的亲家。

虽然是商家女,只怕比那个谈御史知识更加丰富。

而且还救命之恩时,还要看人下菜碟吗?

要是这样的话,还说什么点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时候,唐王府的人回来禀告,已经把料子准备好。

问现在是不是就送过去?

唐王一想,说:“先放下,本王吃过饭后,就亲自送过去。”

唐王妃一看就知道丈夫打算搞鬼,摇摇头。

其实慧县主只怕是,根本不会在意谈御史的观感,何必和御史闹僵?

她就低声对夫君说:“王爷,做事情时不要太过分。”

“不管怎么样,县主曾经和我说过,谈御史纵有迂腐顽固不化的不好,但好在是不贪。”

被妻子一提醒,唐王立马打消了原本的主意。

这世上想要当官的人真多。

一个个当官之前,或者是有远大的理想。

但时间久了,一个个心就黑了,整个人都腐化堕落。

看在这个铁头御史廉洁、不结党的份上,就放过他一码。

“算了,既然是这样,本王就不去了,何必浪费自己的精力。”唐王说。

“嗯,这就对了,不能给妹妹招惹是非,原本妹妹就不招御史喜欢,要是你再一闹,不好。”王妃说。

“你说的对。”

唐王还给海澜、海宁,说了这其中的缘由。

海宁说:“嗯,好的,姨夫,这一次算是放过他,但要是他还要找事,我可就不客气的。”

说到最后,她瞪大了眼睛。

因为娘亲是最好的人。

有人说娘亲不好。

就是坏人。

“嗯嗯,海宁,到时候我帮你,谈御史过于轻视女子,就是不对。”长安说。

在一旁的唐王夫妻相互对视一眼,美滋滋地看着。

好啊,终于没有让他们看中的儿媳跑掉。

他们夫妻对这一对几乎是一起长大的年轻人,极为看好的。

曾经说过早点定下。

但余颖不愿意,她反对这个意见。

说是男孩子应该多见识一下,说不定会有命定之人出现。

如果他长大后,还是想要娶海宁,那么等长大再说,一切都不会迟。

而余颖之所以不愿意,是因为有些男孩子和青梅定下后,后来又后悔了。

说什么多年在一起,根本就是把所谓的兄妹之情,当成男女之情。

死活要和天命之人在一起,要和原未婚妻退婚。

退婚之后,对女方的影响太大。

余颖为了预防万一,绝对不会让两个孩子早就订婚。

而是等到他们自己觉得能订下。

才从三媒六证一步步来。

而这段时间里,海澜在殿试过后,成为了榜眼。

还在京城成婚。

正所谓是: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

海澜的妻子,并不是京城的贵女,而是他自己先生的女儿。

夫妻两个人也是早就认识,相处起来很是和睦,在赶考之前订下婚事。

在他高中进士后,他的先生就带着女儿进京城送嫁。

结婚时,男方的长辈是让唐王夫妻当的。

余颖没有过来。

亲家倒是没有埋怨,因为他们也知道海家的根底。

琢磨着余颖大概是不想看到前夫镇南侯,才不愿意进京。

所以余颖即使没有亲自到场,他们也没有在意。

反正大家早就认识。

订婚时,是余颖亲手给女方插上红宝石金簪。

海澜结婚时,镇南侯也到了婚礼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