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风雨飘摇(第3/4页)

狄仁杰叹道:“告诉我,如你、我和胖公公均离开神都,圣上还可以倚仗何人?”

龙鹰哑口无言。

庐陵王回朝前,朝廷有三股势力,分别为以狄仁杰为首拥护中宗复辟的朝臣、以武承嗣和武三思为首的武氏子弟,及以张氏兄弟为核心的派系,后两股势力有女帝在背后撑腰,依附的朝臣亦是如蚁附膻,人多势众。

可是庐陵王回朝当太子,前两股势力因而结合为一,关系虽然暧昧不明,但李显已成为两者间的桥梁,将他们统一到东宫的大旗下,张氏兄弟顿然变得势孤力弱。

狄仁杰感慨的道:“现在我们不论说甚么,是不会有人相信的。今早老夫和柬之谈过,他已被中宗成功回来的事冲昏了头,满脑子复兴大唐正统的计划,更不放武三思在眼内,认为他只是跳梁小丑,难成大事。时机来时,会将整个武氏家族连根拔起。”

所谓时机,指的该是女帝百年归老后的事。

龙鹰问道:“韦氏呢?”

狄仁杰苦笑道:“妲玛的方法奏效了,韦妃亲口答应张柬之,她只会做好本分,绝不干预朝政。”

龙鹰道:“张老竟肯相信吗?”

狄仁杰道:“他认为韦妃因当皇后时受到惨痛的教训,再不敢犯相同的错误。”

又道:“人就是这么奇怪,精明老到如柬之者,也受制于主观愿望,而失去客观处事的能力。唉!我们实在低估了武三思的能耐,在如今的形势里,他最能发挥其长处。张氏兄弟曾多次想到东宫拜访李显,虽然有太平公主在中间穿针引线,仍为李显拒绝。鹰爷认为他们会如何应对呢?”

龙鹰惨然道:“如果他们晓得小子在神都,肯定来向我投诉。”

狄仁杰摇头道:“不!他们只会向圣上哭诉。”

龙鹰发起呆来。

张氏兄弟劣行累累,纵容族人败坏朝政,武曌像对以前的薛怀义般,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让他们势力坐大,依附者众。不过他们的实力始终缺乏根基,对神都军方没有影响力,与武氏不同者,是武家子弟因武曌的安排,占据着几个神都军系的关键位置,掌有兵权。

不看僧面看佛面,两人始终是武曌最钟爱的男宠,李显这样对两人不假辞色,肯定触怒现时一心以和为贵的女帝,早晚会因此出事。

张氏兄弟亦非善男信女,会做出垂死挣扎,最可虑者,是他们与法明的关系。法明唯一害怕的人,只有武曌。

龙鹰问道:“岳丈何时回乡?”

狄仁杰道:“太子登基大典后的第二天,我立即离开。”

目光投往窗外的黑夜,脸上露出回忆的神情,道:“五十年前,当我还是河南汴州小小一个参军之际,遇上阎立本以河南道黜陟使的身份,来考核地方的官吏。你可知他是谁?”

龙鹰点头表示听过。

阎立德和阎立本兄弟是唐代的绘画和建筑大家,从宫殿、陵墓的设计到绘画,无所不精。太宗李世民在长安宫凌烟阁挂的二十四名建国功臣的肖像画,正是出自阎立本的妙笔。

狄仁杰沉浸在古远的往事里,以带着唏嘘的语调道:“他曾对我说,被他凝视而不动容者,我狄仁杰是他平生所遇中的第一个人。到现在,我仍记得他那双似能洞穿铜墙铁壁的眼神。”

接着深深的注视龙鹰道:“老夫在这里首次见鹰爷时,心里想着的是同一句话。”

龙鹰道:“小婿怎敢和岳丈相比?”

狄仁杰沉吟片刻,道:“让仙儿远离险地是好事,老夫唯一放不下的,只有她。”

龙鹰道:“岳丈放心,只要抽得出时问,小婿会偕她回乡见岳丈。”

狄仁杰道:“你以为还可以有空闲的日子吗?一切以大局为重,希望你的计划行得通,除老天之外,没有人能帮你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