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鬼推背(第3/28页)

裴玄静惊讶地问:“竟是代宗皇帝下令修筑的地道?”

郭鏦颔首:“是啊。代宗皇帝爱女心切,尽管华阳公主修道的金仙观就在皇城之侧,但他仍然不放心,恨不能日日见到女儿。可是不论皇帝出宫去见公主,还是公主回宫拜见父皇,都是相当麻烦的一件事。所以,代宗皇帝便想出了修筑地道这个主意。”

“原来如此。”裴玄静问,“那后来又怎么会把论莽替关进去的呢?”

“请炼师听我说。贞元十六年唐吐大战,剑南节度使韦皋抓到了吐蕃内大相论莽热,将其送至长安关押。因为论莽热的身份特殊,为了找一个秘密又妥当的关押地点,令德宗皇帝颇伤脑筋。最后还是先皇提出建议,将论莽热关押到太极宫三清殿下的地窟中。先皇认为,这样就等于把论莽热关在皇宫大内,吐蕃人纵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冲破宫禁来救人。而且太极宫中的三清殿废弃已久,南、北面各为掖庭宫和皇家大仓,都是戒备森严的所在,周围从无闲人来往,可以保持绝对机密。”

裴玄静赞同:“这个主意很周全。”

“当时朝中仅有德宗皇帝和先皇,以及几位宰相知道论莽热的关押地点。可是正当大家都认为万无一失的时候,论莽热却逃走了!”

裴玄静没有追问论莽热是如何逃跑的。谜底昭然若揭,就在眼前。

“裴炼师已经猜到了吧?论莽热正是通过地道从金仙观逃出去的。更可恨的是,他还将金仙观中修道的女冠几乎屠杀殆尽。”

“当时金仙观中有女冠?”裴玄静十分意外。

“有。”郭鏦重重地叹了口气,“当时在金仙观修道的皇家女眷正是——郭贵妃。”

裴玄静不觉睁大了眼睛。

没想到郭念云也曾入道,而且就在金仙观中?

“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郭鏦略显尴尬地说,“那时郭贵妃刚嫁给圣上不久,新为广陵王妃。二人都年轻气盛的,难免有些嫌隙。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也不太清楚,只听说广陵王妃突然提出要入道观静修,德宗皇帝竟准了她。由于广陵王妃的身份,最适合她修道的地方便是金仙观了。”

“难道说,就是在郭贵妃于金仙观修道的期间,论莽热逃跑了?”

“没错。”郭鏦用心有余悸的口气说,“不幸之中的万幸,虽然金仙观遭到灭顶之灾,但广陵王妃却毫发无损,只……受了点惊吓。”

“真的吗?”

“……其实还是有伤害的。广陵王妃受此惊吓,小产了,是个男婴。那本该是当今圣上的第一个皇子啊。唉!”

没想到金仙观中竟还藏着如此惊人的往事。裴玄静再次体会到了帝王家的可怕负荷。一切家事都是国事,一切个人的恩怨情仇都可能影响到天下兴亡。

她仿佛又看到了皇帝要将所有人活埋时的目光。裴玄静一直认为,他的目光充满了凶残。现在却突然想到,其中会不会还包含了隐痛?谁知道呢?没人能够真正地了解他,因为天下只有他一人,是完全彻底地属于这个帝国的。

郭鏦说:“金仙观一案至今疑云重重。首先,论莽热关押在太极宫三清殿下地牢是绝对的机密,吐蕃人如何能够得知?其次,宫中的三清殿和宫外的金仙观之间有地道相连通,更是绝密中的绝密,又是怎么泄露出去的?”

这两个疑点的确太重大了。裴玄静追问:“后来都查清楚了吗?”

“论莽热一逃,德宗皇帝震惊,还是先皇抢着把案子揽下,力辩当务之急是追回论莽热。其他问题,可以待解决了论莽热之后再做处理。先皇派出了一名东宫死士,此人不辱使命,一路追杀到唐吐边境,终于在那里赶上了论莽热,将其射杀后,悬头颅于边城的旗杆之上,总算没有让论莽热逃回吐蕃。论莽替是论莽热的兄弟,从吐蕃赶到边境上接应兄长,反而被大唐守军逮住,送回长安,接替他的哥哥成为大唐的人质。”说到这里,郭鏦方才露出晦涩的笑容,“有了论莽替在大唐为人质,吐蕃这十几年来始终不敢轻举妄动,终究维持住了唐吐边境上的安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