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第4/8页)

②霁:雪过初晴为霁。

③卧龙跃马二句:卧龙跃马,指诸葛亮和公孙述等人最终也成了黄土,和他们相比,自己飘零流落,音书断绝,寂寞孤独,算得了什么。

【赏析】

这首诗是大历六年(766)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通过雪霁寒宵的冬夜所闻所见,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郁情怀。首联写西南边城岁末冬寒之夜的凄冷气氛。二联虽写景却暗含时代动荡的影子,是本篇名句。三联通过冬夜所见所闻,表现了时局仍然动乱不定,战乱给人民带来不幸,末联则由无法排遣的忧愁转为愤激。抒发诗人伤乱忧民的深沉感情。

img38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①,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②,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③!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忽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解】

①投:投宿。石壕:镇名,在今河南省陕县。

②邺城:即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县。附书至:捎信回家。

③长已矣。永远完了。

【赏析】

《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通过写一老妇被迫应役一事,揭露民吏的横暴,战乱时代人民的苦难。“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诗人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官吏残暴的嘴脸和百姓被抓丁之凄苦与无助。诗人的笔墨中饱含着对百姓的无限深情,“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读罢声泪俱下,感人之深。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①。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度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②?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③。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④。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⑤,与君永相望!

【注解】

①“兔丝”二句:古代认为女子嫁了丈夫,终身就有依靠,可是嫁了军人,仍然靠不住,故以“兔丝附蓬麻”起兴。

②“妾身”二句:古礼,妇人嫁三日,告庙上坟,谓之成婚,婚礼既明然后称姑嫜。姑嫜,即公婆。

③形势:犹言情势。苍黄:即仓皇。此句意谓在急迫的情况下,内心感到慌乱、不能决定。

④“自嗟”二句:罗襦裳,指结婚时所著衣服。因为家贫,嫁衣置办不易,故云久致。致,备办。

⑤“人事”句:世间的事往往难如人愿。意谓新婚之后,不是夫妻团聚而是离别从军。错迕,错杂交迕。

【赏析】

这首诗写一对夫妇“暮婚晨告别”的惨剧,通过新婚女子的叙述,曲折而深刻地抒写了生离死别的悲哀,但由于时局危迫,她又抑制着内心痛苦,勉励丈夫努力从军。惜别劝勉,真切如见,表现出女子的善良坚贞,又识大体、顾大局,通过人物的复杂感情,隐现出杜甫忧国忧民的心情。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乱和兵役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渭北春天树②,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注解】

①“清新”二句:庾开府,即庾信;鲍参军,指鲍照,他们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此二句赞李白的诗像庾诗那样清新,像鲍诗那样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