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推翻“索债心理”:我怎么对你,你就该怎么对我(第2/2页)

我对母亲施治的重点是让她明白:指望别人感恩乃是一项一般性的错误,她实在不了解人性。

如果你救了一个人的性命,你会期望他感恩吗?你可能会——可是塞缪尔·莱博维茨在他当法官前曾是位有名的刑事律师,曾使78个罪犯免上电椅。你猜猜看其中有多少人曾登门道谢,或至少寄个圣诞卡来?我想你猜对了——一个都没有。

耶稣基督在一个下午使10个瘫子起立行走——但是有几个人回来感谢他呢?只有一位。耶稣基督环顾门徒问道:“其他九位呢?”他们全跑了,谢都不谢就跑得无影无踪!

你看,无论是英明的法官,还是万能的耶稣,都不能令人感恩,像我们这样的平凡人给了别人一点小恩小惠,凭什么就希望得到比耶稣们更多的感恩呢!

如果跟钱有关,那就更没指望啦!一个世界级的富豪曾帮助过一位银行出纳,这位银行出纳挪用银行基金去做股票造成亏损,好心的富豪帮他补足金额以免吃官司,这位出纳员是否感谢富豪朋友呢?是感谢他,但只是一阵子,后来他还跟这位救过他的人作对——就是这位曾经救度他脱离牢狱之灾的人。

你如果送你亲戚100万美元,他应该会感谢你吧?安德鲁·卡耐基就资助过他的亲戚,不过如果安德鲁·卡耐基重新活过来,一定会很震惊地发现这位亲戚正在诅咒他呢!为什么呢?因为卡耐基赠予了3亿多美元给慈善基金,而他只继承了100万美元。

人间之事就是这样。人性就是人性——你也不用指望会有所改变。何不干脆接受呢?我们应该像那位最有智慧的罗马帝王马库斯·阿列留斯一样。有一天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今天会碰到多言的人、自私的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忘恩负义的人。我也不必惊讶或困扰,因为我还想象不出一个没有这些人存在的世界。”

他说的不是很有道理吗?忘记感谢乃是人的天性,如果我们一直期望别人感恩,多半是自寻烦恼。如果你不指望,偶尔得到别人的感激,就会是一个惊喜。如果没有,也不至于难过。

第二个步骤,分析和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你为别人做了什么,什么是自己份内的事,你做事的动机是什么,是否只是出于需要别人的补偿。问这些问题,把答案写在纸上。如果此时问题没有解决,那么你继续思考,别人为什么没有给你补偿?他目前没有这个能力?最后再问自己,希望别人如何补偿自己?这种补偿对自己的重要程度如何?

第三个步骤是改善自己的行动,要根据对象做合适的事。比如,朋友可能更喜欢你和他一起喝一杯而不是过年给他发个礼节性的祝福短信。不要常做单方面施恩的事情,有些人可能永远不能给你报答,做单方面施恩的事可能会强化索债心理。所以,比较理性的行为是既不亏欠别人,也不要让别人亏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