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时间 清太宗孝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第4/8页)

让人无法想象,皇太极这样一个争霸天下的人,竟然会在感情上如此深情,如此执着,甚至是真正的不爱江山爱美人。接下来的日子里,皇太极的举止一片混乱,他不停地对别人也对自己说:“朕生为抚世安民,岂为一妇人哉!”越是这么说,他越是陷入此中难以自拔,他近乎病态地沉湎于对海兰珠的悲悼之中,为她举行国丧,因在她的丧期不够恭敬还处罚了两个亲王。

海兰珠的死,像是令皇太极完全失去了生气,他的身体也迅速垮了下来,海兰珠死去两年之后,皇太极猝死于皇后哲哲的宫中。

皇太极的死,引发了清王朝的又一次帝位之争,也将布木布泰推到了一个历史的关键转折点上。

对于从来没有被皇太极真正爱过的布木布泰来说,皇太极和海兰珠的感情令她难以理解,这样一个帝王,竟然会为一个女人疯狂,而她只能做一个远远的旁观者。但是幸而,他给她留下了一个儿子。一个能够继承皇位的儿子。

皇太极死后,皇位的大热门人选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与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这两人不但各拥势力,而且军功赫赫,但是又有致命的缺陷。两黄旗只肯拥立皇太极的儿子,而豪格又出身低微。于是多尔衮想了一个折中的主意,他可以拥立皇太极的儿子登位,但必须是出自五宫后妃的皇子。

皇太极的儿子虽然很多,但是满人一向“子以母贵”,继承人只能从五宫后妃的孩子中选择。豪格虽为皇太极的长子,但是他的生母乌拉那拉氏身份低微,尽管他战功显赫,甚至可以参与军机,但显然皇太极从来也没有把他当成继承人考虑过,这一点,恐怕所有的王公亲贵心里都很清楚。整个五宫后妃中,只有麟趾宫贵妃娜木钟生下了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时为两岁;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生下了皇九子福临,时为六岁。

虽然说贵妃娜木钟的位份在庄妃布木布泰之上,但是如果要把布木布泰背后的皇后哲哲也算上的话,结果自然不同。如果再算上哲哲背后的科尔沁草原的蒙古铁骑,那份量就更不一样了。娜木钟只是被皇太极所灭亡的察哈尔林丹汗的遗孀,背后的势力早已经荡然无存,博穆博果尔更是还在吃奶的时候。

皇后哲哲当年的双保险终于派上用场,在失去海兰珠的儿子后,她这一系还有布木布泰的儿子福临。哲哲执掌中宫数十年,早在努尔哈赤时代就为皇太极出谋划策,在王族在群臣中都很有威望,就连多尔衮年幼失母,还由哲哲抚养过一段时间。哲哲说出来的话,多尔衮和豪格都轻易不敢驳她。

就这样,六岁的福临登上了帝位。嫡母哲哲被封为母后皇太后,生母布木布泰被奉为圣母皇太后,于次年改元顺治。

顺治一登基,好事儿接连往下掉。没过几个月,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崇祯吊死煤山,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打开山海关迎进辫子军。顺治元年四月,清兵入关,十月初一,福临入京,江山改为大清朝。

一切来得太快,快到大清国所有的人都一时转不过神来。怎么,竟然会这么快就成为中原之主了,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一生浴血都仰望山海关而不得入,只能关外打转,怎么就一眨眼就已经坐在紫禁城金銮殿上了呢?

闹哄哄闹哄哄,人人都不知道了方向,但一醒过来,都开始打各自的小算盘了。

首先是摄政王多尔衮,当初他率先进了紫禁城,当时就有臣下劝他直接称帝,江山是他打的,制度是他订的,称帝也无可厚非。但是当时多尔衮有其他的想法,虽然说得了紫禁城,但是李自成、张献忠等势力还在,明朝宗室在南方又建立了小朝廷,如果这个时候他自己称帝,就势必要和还掌握着军权的豪格以及小皇帝顺治背后的蒙古铁骑翻脸。江山还未一统,现在就翻脸必是不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