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女入胡 西夏毅宗皇后梁氏(附小梁氏)(第4/8页)

唐末司空图七言绝句《河湟有感》中有“汉人学得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之句,梁太后的平生所作所为,恰恰是如此。

对于梁太后而言,如果有可能,她愿意去换血把自己从头到尾换成党项人,她愿意向党项人积极地表示自己与祖国毫无关系,愿意发动对祖国的战争而换来党项人的利益。

但是或许,在内心深处,她更向往于血缘之国的繁荣华丽,茶叶丝绸,而她既然不可以抛下一切回到故国,那就发动一场战争让自己重新驾临这片土地。

在谅祚死去一年多以后,从1069年开始,短短几年间,梁太后对宋发动了数次战争,甚至于亲自率兵出征,点集西夏全部兵力,以企图得到当年元昊、辽国萧太后曾经获得过的辉煌战绩。

只可惜如今不同往日,梁太后既非元昊也非萧太后,她没有元昊的军事天才,也不像萧太后那样手底下战将如云、谋臣如雨,背后有一个大国做支撑。而宋朝在经历多年和西夏的交战之后,也已非昔日的应对失措,对于西夏以马匹为地利优势展开的地理战,宋朝则是以蚕食的办法,隔段时间,往前推进一段距离,修建城寨,驻兵把守,以一步步挪进来的方式对付西夏的快速伏击战。

宋夏交战,死伤无数,却是各有胜负,不分上下。梁太后内外交困,只得暂息兵戈,因为她的后方起火了。

儿子秉常已经长大了,开始谋求亲政。西边吐蕃借着宋夏交战,也在趁火打劫,准备抄其后路。

天底下帝王之家的母与子,权力之争总是免不了的,在梁太后和儿子秉常之间,更是如此。梁氏连败于宋朝,引起西夏国内贵族的不满,大家伙儿都很现实,你带我们出去打架,有肉吃就跟你走,没肉吃还害得白出工,就逼死你。

因此,梁太后大败之后,不得不出让部分权力。1076年,惠宗秉常开始亲政了。梁太后不得不退居幕后,由其弟梁乙埋出面做先锋角斗。

权力格局重新分配了,于是乎梁太后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即后族和秉常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即皇族之间,争斗更加激烈。

紧接着,秉常在皇族支持下又下令废蕃礼,行汉礼。梁太后和梁乙埋及后族一系的贵族群起反对,秉常很坚决地顶住了来自母亲和舅舅的压力,置之不理。秉常积极发动一系列政治变革,企图恢复父亲谅祚时期所实行的汉礼和与宋朝和好的政策,停止对宋的战争。

当然,既然汉人梁太后不见得对故国有多少感情,党项人秉常更不见得对宋朝有多少感情,只不过既然与你争权了,就一定要坚持和你不一样的政治立场,这样才能够拉到一批反对你的人为我所用。

1081年,秉常接受汉将李清的建议和宋议和。李清是怎么建议的呢,他劝秉常把黄河以南之地归还宋朝,夏、宋以黄河为界,与宋议和。站在宋朝的立场,汉人的立场,如果这事儿成了,自然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但是好事多磨,在秉常暗中派李清潜入宋朝议和的时候,李清半道上被人抓了。

抓他的是谁,自然是梁太后所派的人。梁太后得知此事顿时大怒,这个儿子不但想算计老妈还想出卖国家利益,留不得了。

梁太后发动政变,将秉常囚禁到离宫五里左右的兴州木砦。梁乙埋、罔萌讹等带领兵马,斩断河梁,使秉常不能与外界通消息。

几百年以后,慈禧太后也对光绪玩了这一手,将他囚禁在瀛台,也是斩断桥梁,断绝消息,看来大家的手法比较相似啊!

但秉常不是光绪,拥护他的人不比拥护梁太后的少,而且梁太后决策性错误给大家带来了经济损失,大家心里还没处找补呢,这样一来,就借着拥护秉常的名义,哗啦啦全国各大豪酋拥兵自重,和梁太后大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