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意人生 辽景宗睿智皇后萧绰(第4/9页)

所以耶律贤再竭尽心力也不能完全放心,在他风症发作的时候,他的权势随时可能失控。他不能相信那些亲王兄弟,他刚刚从这群狼嘴里抢来皇位,现在他们正虎视眈眈地候着呢;他也不敢完全相信臣下,他们随时都可能被诸亲王收买。唯一可以全权托付和信任的,恐怕只有他的妻子,他儿子的母亲了。皇后的地位系于皇帝身上,皇后的将来系于皇太子身上,只有皇后和皇帝利益攸关,不可能背叛。就算中间有什么可能性发生,皇位最终还是会回到他的儿子手中。

从接掌皇位的第四年开始,耶律贤在观察了萧绰四年之后,两人的夫妻之情在增长,信任度也在增长。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耶律贤逐步将皇后萧绰带上政治的前台,让群臣慢慢熟悉皇后,渐渐适应听从皇后萧绰发号施令。直到保定八年(976年),耶律贤传谕史馆学士——此后凡记录皇后之言,“亦称‘联’暨‘予’”,并“著为定式”。这就正式宣告天下,一旦有什么意外发生,和他具有同等地位的皇后所发表的命令,等同于他的命令。

在萧绰执政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辽国自太宗耶律德光企图入侵中原不果以后,一直以来内乱不断,自顾不暇,尤其是穆宗执政以来,国力更是衰弱。而在中原,则由后周开始逐渐成一统之势。自柴世宗、宋太祖、宋太宗开始,就不断地对辽发动攻击,当时的情形一直是南攻北守,只挨打不还手的局面。

到辽景宗继位,重用汉臣,兴利除弊,国势为之一缓,但是同时他所面对的对手也在日益强大。辽乾亨二年,即宋太平兴国二年(979年),宋太宗亲率大军,灭了辽国在南方的最后一个属国北汉,尽管辽景宗和萧绰连连派出北院大王耶律奚底和南府宰相耶律沙等率大军救援,却也没能够保住北汉。一时之间,朝野大惊,因为大家都知道,下一步肯定是要对辽发动攻击了。当时情况一直是南强北弱,刚刚一统天下的宋军气势正锐,完全不同于后来演史说的那样畏战如虎,恰恰相反,反是一直在打败仗的辽军比较胆怯。

果然宋太宗在灭了北汉之后,立刻发动了对辽的攻击,大军不还朝,直逼到辽国的南京城下。当时正值辽景宗每年例行的夏捺钵,即是指辽主四时巡察不同地区,举行游猎畋渔的仪式,并接见当时部族,加强统治。文武大臣都随辽景宗行帐夏捺钵去了黑山,包括当时的南京留守韩匡嗣,只有韩匡嗣之子韩德让代父执政。

而在黑山,刚刚接到北汉灭亡消息的耶律贤和萧绰又立刻接到南京被围的消息,不由大惊,立刻派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率军救援。

这一边,韩德让代父执政守住南京城,在辽军数次败退的情况下,一边派人飞报景宗,一边调集粮草军备,并日日夜夜亲自登城坚守,安抚百姓,稳定民心军心,为援军到来赢得宝贵的时间;另一边,萧绰调兵遣将,千里飞援。两个旧情人心灵相通,竟然神奇地扭转了局面。宋军久攻不下,反而被耶律休哥在高梁河伏击,全线溃败,太宗在王承恩的保护下抢了一匹驴车逃走,狼狈无比。

南京一役,在宋被称为“高梁河之战”,使得韩德让自此声誉鹊起,正式超越其父韩匡嗣,进入辽国最中央的决策层。

“高梁河之战”,也是对于辽国至关重要的一战,数十年来辽国在后周、宋的攻击之下,只有招架之力,并无还手之功。而这一战则成为辽国反败为胜,由弱转强的关键转折点,令整个辽国的军心民心为之振奋。

而这时候,辽景宗耶律贤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政事基本上都已经交与萧绰。可以说这一战,实是由萧绰全权指挥,也不为过。

高梁河之战后第三年,即乾亨四年九月,辽景宗耶律贤巡幸云州,猎于祥古山,崩于行宫。遗诏令“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就这样,辽国的统治权,正式完全交于萧绰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