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第4/7页)

“你知道吗,得知我的寿命只有半年到一年,那一个星期我几乎都蜷缩在家里,万念俱灰。但一个星期后,我想通了,原本我最大的希望就是看着喜欢的人快乐地生活,现在喜欢的人已经没了,我的寿命也进入了倒计时,不如就用我剩下的时间,为她做些她想做,却没做完的事吧。好在脑瘤的发生部位并不是大脑皮层,否则我的思维就会出问题,怎能想到这一系列的犯罪?脑瘤暂时影响的只是我的植物神经,我一直用药物控制着,所以,我成功杀了那些人。”

听完他的讲述,王格东陷入了沉思,他终于理解陈进为什么这么做了。他平时工作繁忙,家庭关心得少,但他也打心底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能体会陈进的心境。当你深爱一个人,爱到骨子里时,你最大的愿望就是永远看着对方快乐的生活,即便她嫁给的是另外一个人。可当有人把你的愿望顷刻间击打粉碎时,你再也控制不住了。

更何况陈进得知自己仅有半年到一年的寿命,他已经没有什么好顾虑的了。

如果有人杀了我的老婆孩子,我是否也会像陈进一样疯狂报复?这个问题在王格东脑海里一闪而过,他不敢想下去,这种事不可能发生的。

每个人都有可能变得疯狂,就看他失去的是什么。

当天陈进到县人民医院做了检查,确诊得了脑瘤。

县局打电话到省肿瘤医院调记录,查到陈进回国第二天就到肿瘤医院做了检查,医生建议他化疗,否则最多只能活一年,他说回去考虑一下,购买了多瓶与他美国带来相同的药,之后就没再去过医院了。

结果表明,陈进确实得了绝症。

为避免他的突发情况,对他的审讯,也不能采用常规的那些手段。当然,他有绝症这个结果也很符合警方预期,这样犯罪动机就好理解了。——当最爱的人死了,而自己又时日无多,于是极端的他选择了疯狂报复杀人。

但对于那个模棱两可的同伙,王格东和朱国山都没了主意,他到底有没有同伙,无法确定。因为陈进口供中的解释似乎都合情合理,警方从头到尾怀疑的合伙犯罪,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撑,只能说是王格东当初一厢情愿的推理。

跟踪徐增的人马,回头报告徐增最近期间没有任何的异常,监听的电话也显示他从未和陈进联系过,他之前供述几个月前和陈进的两次电话联系,完全符合事实,和陈进的网络聊天记录最近几个月也是空白,包括之前的,确实如他自己所说,这些年联系不多。

目前的情况看,徐增应该和案情无关,也没有和陈进进行过联系,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王格东还是心里存疑。

到了第二天,县刑侦队的后续侦查工作基本有了眉目,结合陈进自己的口供,可以还原全部犯罪经过。

陈进每一次杀人前,都经过了细致的计划、踩点、准备工作。

对江小兵下手前,他远距离跟踪观察多天,并且跟踪时,并非一路跟随,而是分路段跟踪,例如今天跟踪他一段路,明天在另一段路上蹲点继续跟踪他,所以跟踪过程从未被人发现。同时,陈进在最后下手前,对江小兵所有可能经过的路段进行了详细勘察,制定不同的尸体处理方案。

当夜,江小兵独自进入安乐路,陈进抓住时机尾随,并且发现此时路上并无其他车辆行人,于是他拿出医用麻醉枪,经过江小兵身旁时,突然将装有高纯度尼古丁的针筒打入江小兵的脖子处,很快中毒身亡。陈进在动手前,点开了手机上的录音开关,录下江小兵死前的声音,为后面的绑架杀人做准备。

随后,陈进按照既定的该路段的尸体处理方案,利用安乐路的特殊地形,把江小兵扶上一旁居民楼,在一楼二楼中间的楼梯转角处,把尸体通过窗户扔到房子后面的荒废绿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