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4/8页)

一个是追踪者。另外一个他自己介绍说叫西门・约旦,相对于在大使馆里面和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会面,他更喜欢选在外面。所以这次会晤选在了这个不起眼的酒吧里。

在他的祖国,他的名字实际是塞门,而他的姓则和约旦河没有关系。他是以色列大使馆摩萨德情报站站长。

追踪者对他的要求和他给康拉德・阿米蒂奇的一样,结果也大体相同。西门・约旦也非常清楚追踪者是谁,也知道技术行动支援局实际是做什么的。身为以色列人,他完全认同追踪者和技术行动支援局。但他现在所掌握的消息完全不能回答追踪者的问题。

“当然,在本土总部有人负责那片区域。我会把问题向他转达。我猜,你很着急?”

“我是美国人。我们曾经有过别的样子吗?[31]”

约旦大笑起来,由衷地欣赏这一点。他喜欢自嘲,非常“以色列”。

“我马上去问,会要求他们不得延误。”他拿出追踪者给他的那张杰克森的名片,“我猜这个电话号码是保密的?”

“非常保密。”

“那我就用我们的秘密专线打这个电话了。”

他很清楚美国人会监听从以色列大使馆里传出来的一切,不过盟友之间还是要努力保持必要的礼节的。

他们就此分手。有辆车在等以色列人,专门配了司机。车会把他直接送到大使馆门口。他不喜欢炫耀,不过他是被公开宣称的站长,这就是说他会被认出来。为了防止被绑架,自己开车或是坐出租车可不是个聪明的法子。由前戈兰旅[32]突击队员开车,车后部再配一把乌兹别克冲锋枪会比较好些。另一方面,作为对外公开的站长,他不用冗长繁琐的例行程序——绕两圈,然后从侧门进入。

追踪者不喜欢坐司机开的车,能免则免,这是他让官方不满的众多习惯之一。他也不喜欢在交通拥堵上浪费时间。可在华盛顿市区和他自己在森林里的办公室之间,交通经常陷入全面的堵塞。所以他开摩托车,车后座下面的储物盒里配有头盔和护目镜。这可不是带轮子的扶手椅,而是一辆本田火刃——一种毫无争议的高品质交通工具。

看完贾瓦德的材料,尽管还不能确定,但追踪者相信,阿布・阿萨姆已经从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极具风险的山区逃往了更为安全的区域——也门。

2008年,阿拉伯半岛的“基地”组织尚在初创阶段。但在它的领导人中,有一名美国裔也门人,名叫安瓦尔・奥拉基,说着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他针对美国和英国人数众多的移民社区,让自己成为卓有成效的网络布道者。同时他还成为了也是说英语的巴基斯坦新移民的导师。

奥拉基出生在新墨西哥州,父母是也门人,他的父亲研究农业。奥拉基事实上自小在美国长大,第一次去也门是1978年,当时他才七岁。他在那里读完了中学,然后回到美国,在科罗拉多州和加州的圣迭戈接受大学教育。1993年,他二十二岁的时候去了阿富汗,看来他似乎是在那里皈依了极端暴力的圣战组织。

和大多数圣战恐怖分子一样,他完全没有研习过《古兰经》,只接触过极端主义的宣传。不过,他回到美国后,设法成为了圣迭戈拉巴特清真寺的驻寺伊玛目。后来他又去了弗吉尼亚州福尔斯彻奇市的另外一家清真寺。在因为伪造护照被捕之前,他放弃了那里,去了英国。

他在那里四处演讲,足迹很广。然后发生了“9・11事件”,整个西方世界最终觉醒了,网络也被严密管控。2004年,他离开英国回到了也门。不久,他就因为绑架和恐怖主义被指控,锒铛入狱。不过由于他所在的部落非常有影响,在其施加的压力下,最终他获得了释放。2008年,他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定位——以网络作为自己的讲坛,进行煽动性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