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长成(第2/3页)

他抬起剑鞘在那领头的孩子肩上打了一下,道:“既然知道这里不是你们互丢炮仗玩闹的地方,就都给我过来排队。再叫我看见你们互丢炮仗,我丢你们到清溪渠里喂鲤鱼。”

这一下打得并不痛,只是不知点中了何处穴道,那领头闹事的孩子顿觉半边身子都麻了。知道这人是真地连小孩都打,他当下不敢再造次,赶紧纠集自己的小伙伴们排排站,按谢荀要求排好队。

谢荀双手抱剑,等一群孩子都按自己要求排好了,才走到队伍最前头,非常坦然地插队进去,和负责分发元宵的小弟子说:“四碗元宵。”

那小弟子估计第一次见到这种阵仗,好一会才回过神来,盛了四碗元宵放进食盒里递给他。

谢荀提着那食盒又走回来,他从食盒中单独拿出一碗,就把食盒的提柄往妙芜手里一塞。

“拿着。”

妙芜见他从收拾熊孩子开始到插队领元宵,一套操作行云流水,还有些回不过神来。

“哦。”

等到妙芜回过神,谢荀已经提着王六郎的领子飘然远去。

她只好朝着二人的背影大声喊:“小堂兄,你要去哪里?”

咻——砰——

天空中忽然绽开无数绚丽的烟花,妙芜的喊声顿时便被烟花盛放的声音淹没了。她只看到谢荀背对着朝她挥了挥手,似乎是叫她不要跟过去。

雀枝从她手里接过食盒,道:“姑娘,我们找个地方坐下把元宵吃了吧,别等一会凉了。”

宝翠早已按捺不住:“姑娘,前面桃林里有个小亭子,我们去那里吧。”

去到桃林,果然见到暗影中藏着一座凉亭,里头挂着花灯,并没有人。主仆三人于是入亭而坐,从食盒中拿出元宵和汤匙吃起来。

这梅花碗小巧精致,一个碗里装不下几个元宵,几口便吃完了。宝翠便将空碗都收起来,准备一会拿回茶棚去还。

妙芜摸了摸肚子,只觉一碗热气腾腾的元宵下肚,胃里慰帖极了。她舒服地眯起眼睛,一张小脸被兜帽上白绒绒的狐狸毛衬着,好似一只餍足的猫儿。

三人又在亭子里坐了片刻,忽见谢谨领着一队小弟子朝这边走过来。

妙芜站起来,朝谢谨招了招手:“大哥!”

谢谨回头朝跟在身后的弟子说了一句什么,那几个弟子便领命站在原地不动。谢谨独自一人走入亭中。他目光一扫,看到食盒里的梅花碗,便笑道:“阿芜,听婶婶说,你在今年的元宵布舍里拔了头筹。”

妙芜沾沾自喜道:“婶婶只说我赢面很大,花灯宴还未结束,现在结果未可知呢。”

谢谨摸了摸她的头,从袖间取出一朵宫纱攒就的桃花簪在她鬓间,和声道:“阿芜,大哥祝你岁岁平安,喜乐常足。”

宝翠早前便已详细和她说过不下十遍花灯宴的各项习俗,因此妙芜知道这花灯宴不但是赏花灯游玩的时节,也是少年少女互相暗递情意的机会。今夜出门的少年少女们都会在袖间藏一朵花,不局于真花假花,遇上心喜之人,便可以花相赠,表明心意。

只是……

妙芜摸了摸头上的宫花,有些迟疑:“大哥,这花不是应该送给你心爱的姑娘吗?”

谢谨道:“大哥没有什么心爱的姑娘。”

说罢又奇怪地看了她一眼,“阿芜,小时候你不是一定要大哥把花给你?”

妙芜可不知道还有这一出。她暗悔失言,只好浑水摸鱼道:“哦,那毕竟是小时候嘛。我现在已经长大了。那大哥……我放灯去了?”

谢谨含笑点头:“天气还冷,切记不可贪凉玩水。快去吧。”

妙芜三人收拾了食盒,先交还到茶棚,又在谢家四处转了一圈,却发现各处凡是有水的地方都人满为患。

雀枝叹气:“每年花灯宴,谢家开放园子,姑苏百姓不论身份高低,尽皆涌入,年年都是人满为患。外头人迷信,总以为仙门世家的水要灵验许多,在这里放灯更容易愿望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