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火焰山 第二十八章 吉利钱(第2/3页)

这种钱币是隋、唐之间新疆高昌王国的钱币,迄今只发现了很少的几枚,为圆形方孔铜钱,系浇铸而成。该钱正面为旋读汉文隶书“高昌吉利”四字,背面无文。钱体大而厚重,文字古朴,制作精良。

对于钱币上的“吉利”二字,有人直观的认为是“大吉”、“大利”,具有祈福、吉祥的意思,但是,这种推断是与高昌国当时的历史文化状况不符的。何凯教授解释,“高昌吉利”钱币中的“吉利”两字,应为突厥语ihk或ihg的汉语音译,意思为“王”,我国古代文献上一般译做“颉利发”或“颉利”。因此,何凯教授认为“高昌吉利”应该是“高昌王”的意思。

何凯教授又说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地方,那就是在高昌建国的公元460年到马氏高昌灭亡的499年,由于政坛比较混乱,是不大可能铸造钱币的。因此,“高昌吉利”应为统治时间较长且政坛稳定的麴氏高昌王国统治时期所铸的。而这一时期的诸位高昌国王中,最有可能铸造钱币的就是麴文泰国王。他在位时,进行了“延寿改制”,国家进一步强大起来,这就为铸造钱币提供了现实可能。此外,铸造钱币也是他加强王权的需要,是其在王国内彰显王权的最好方式。

麴文泰铸造钱币还有另外的一个目的。高昌国是唐朝统治之下的附属国,在许多事情上都要听从唐朝的调遣。因此,在这一点上,高昌国王在心理是不服气的,但又不能表现出来。于是,麴文泰便想到了用铸造钱币的方法来显示自己的独立地位。“高昌王”这一称呼只是他们自己对自己的称呼,并不是中原王朝的正式册封。

“高昌吉利”钱币,发现数量稀少,且绝大多数没有流通磨损痕迹,制作又极为精整,因此“高昌吉利”钱币在当时并不是在市场上流通的用来交换贸易的货币,而是类似于今天的纪念币性质的货币,用于赏赐或馈赠。

我们听后,觉得还是有些牵强,没事造这么多铜钱干什么,况且流通的这么少。可是,何凯教授又说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高昌吉利钱币还有个称呼——黄泉。这个称呼是有来历的,在高昌时期,有一位牧民在一道泉水中看到了很多的高昌钱币,铜钱在水里折射出深黄的光色,就如一股黄色的泉水。后来一传十,十传百,高昌钱币的别称“黄泉”就传开了。至于为什么泉水忽然出现了钱币,因为没有历史具体的记载,所以何凯教授也不知道事情是真是假。

如今,地下室里又有一个地下室,估计黄泉路指的就是高昌钱币铺成的道路。现在把这么多铜钱藏在这里,相信一定另有原因,但是这里最多也只是藏宝处,并没有通道。包希汗他们封闭这里,估计是想留着以后用,不想便宜其他人。可是,这也太复杂了,一枚黄泉钱币真的能找到出口吗?

我实在不明白,但又不想表现得太笨,所以故意问许少德:“你看出门道没?”

许少德把弄着钱币,没想到他一语惊人,道:“我怎么觉得铜钱的样子,有点像玄奘阁和那环黑油?”

大家一听,觉得许少德说的没错,虽然钱币的用处我们不明白,但是钱币的形状的确形似玄奘阁的地形。如果说出口是黄泉路,而铜钱的中间又有一个方形口子,那么说,出口是不是在玄奘阁的下方,也就是发现石函的那个地方,因为那里是玄奘阁的中心位置。可是,我记得那里只有一个小小的暗阁,别说我,就连小孩子都塞不进去,又怎么从那里逃生呢?

“现在死马当活马医,总比什么不做来得强。”王连长并不气馁。

“也对,再回去看看,别泄气。”何凯教授会心地笑看了王连长一眼。

“我的老骨头都要给你们折腾散架了,不要来来回回的跑,好不好?”卢成教授抱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