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本是度量单位

很多人都不知道,“寻”和“常”都是古代的度量单位。最早的度量方法是伸开双臂,双臂之间的距离称作一寻,一寻乃八尺。同样的度量单位还有“仞”,一仞也是八尺。古书中常常形容高山为“万仞”,读者朋友们可以自行换算一下高度。“倍寻谓之常。”也就是说,“常”是“寻”的两倍,即一丈六尺。

汉语中有个反义同词现象,即一个词既可以指正面,又可以指它的反面。“寻常”连用就是这样,既可以比喻短或小,又可以比喻长或多。《左传·成公十二年》载:“诸侯贪冒,侵欲不忌,争寻常以尽其民。”杜预注:“言争尺丈之地,以相攻伐。”杨伯峻注:“寻常意谓尺寸之地。”《国语·周语下》载:“其察色也,不过墨丈寻常之间。”韦昭注:“五尺为墨,倍墨为丈,八尺为寻,倍寻为常。”这里的“寻常”是比喻短或小。《淮南子·主术训》:“于此毫末,于彼寻常矣。”这里的“寻常”又用来比喻长或多了。

因为“寻”“常”是最普遍使用的度量单位,“寻常”一词便引申为平常、普通的义项,比如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名句。同时“寻”“常”又是经常使用的度量单位,又引申出经常、平时之义,比如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