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儿爷”为何指男同性恋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皇朝,历史上的各种积弊到了清代都发展到了积重难返的程度,比如清代的士大夫阶层都喜欢蓄养男宠,以此为风流韵事,流风所及,以至于民国时的北平城里,为京剧名角捧场还是一件非常时髦的事。

据《履园丛话》记载,乾隆年间的著名才子、状元毕秋帆任陕西巡抚的时候,门下的幕僚大都蓄养有男宠,这些男宠仗着主人的势力,恃宠而骄,胡作非为,常常和衙门里的公差发生冲突,冲突的结果,自然是公差们动辄得咎。时间长了,甚至影响到衙门里办事的效率,毕秋帆深受其扰。

为了治理整顿这种怪象,毕秋帆有一天召集幕僚饮酒作乐,席间突然大发雷霆,喝令快传中军参将,命他率领五百名兵卒进府伺候。幕僚们十分惊诧,纷纷询问巡抚大人此举何意,毕秋帆回答道:“官署中的兔子太多,我要把他们全部打出去,以图耳根清净。”

在座的幕僚有的哄堂大笑,有的却不敢笑,大家都知道巡抚大人口中的“兔子”就是指那些男宠。从此之后,男宠之风才渐渐衰弱下来。

后来毕秋帆转任河南巡抚,门下幕僚好了伤疤忘了疼,又开始大肆豢养起男宠。毕秋帆故伎重施,在一次酒宴上又喝令兵卒进府驱逐兔子。席间有一位客人徐徐对巡抚大人说道:“大人,这些兔子可不能都打出去。”毕秋帆愕然问为什么,客人回答道:“此处本来就是汉代梁孝王专门营建以供打猎的‘兔园’,把兔子们都打了出去,怎么还能称为‘兔园’呢?”

话音刚落,满座哄堂大笑,毕秋帆的怒气也消了,从此之后只好听之任之了。

毕秋帆把男宠称为“兔子”,今天的读者也许大惑不解。这个称呼始自清代著名学者袁枚的《子不语》一书。袁枚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少年御史生得貌美如花,有个叫胡天保的侍从在他上厕所时偷窥御史大人的屁股,被发现后向御史大人吐露了爱慕之情,御史大怒,活活把他打死了。死后,胡天保托梦给当地人说:“我一生从没有害过人,阴间的官吏虽然天天嘲笑我,但是都不认为我犯了死罪,我只是出于一片爱心、一时痴想才惹来杀身之祸,因此阴官封我为‘兔儿神’,专门负责管辖人间男同志之间的爱情。人间的男同志们,赶紧为我立庙上香火吧,我会保佑你们的!”

因为胡天保被封为“兔儿神”,后来人们就把男同志们称为“兔儿爷”或者“兔相公”,毕秋帆就用“兔子”一词来指代门下的那些男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