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虫小技”的“虫”是什么虫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用来谦称自己写的诗或文章,后来也用来比喻做事情时使用的不过是小技术而已。

“雕”当然是刻的意思,什么是“虫”呢?“虫”怎么能被雕刻呢?原来,这里的“虫”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虫子,而是秦朝时定型的八种书写字体,称为“秦书八体”。据《说文解字》记载,八体分别是:

第一,大篆。广义的大篆指秦代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史籀文和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除秦以外的六国的古文;狭义的大篆单指籀文。籀文是周宣王时太史籀写的十五篇文字。

第二,小篆。小篆是秦始皇有感于全国文字不统一,命李斯和赵高将大篆简化而创制的文字,所以又称“秦篆”。

第三,刻符。专刻于符节上的字体。符节是古代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作凭证的东西,用竹、木、玉、铜等制成,上刻文字,分为两半,一半存于朝廷,一半给外任官员或出征将帅,使用时以两半相合为验。这种字体因为是用刀刻在金属上,笔画不能婉转如意,所以字体近于平直,形体近于方正。

第四,虫书。篆书中的花体,常常铸或刻在兵器、旗帜和符节上,形状像鸟和虫的样子,故称“虫书”。“雕虫”就是指刻写虫书。

第五,摹印。用来摹制印章的一种篆书体。

第六,署书。题在匾额上的文字。

第七,殳书。铸在兵器上的文字。殳(shū)是一种用竹或木制成,起撞击或前导作用的兵器。

第八,隶书。

据《北史·李浑传》记载,李浑是北齐大臣,学问很大,文宣帝高洋命他组织一套班子,制定新的法律法规《麟趾格》。班子里面还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魏收。文人相轻,李浑有一次就对魏收说:“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意思是写那些花花绕绕的“虫书”,写一些风花雪月的小美文,我不如你魏收;但是制定国家的典章制度,你魏收可就比不上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