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帽”的高帽是什么帽

只要是中国人,都知道什么叫“戴高帽”,因为大概每个中国人都给领导戴过高帽,溜须拍马本来就是中国人的强项嘛。那么,高高的这顶帽子到底是什么帽子呢?

据《北史》记载,有个叫宗道晖的儒士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学问很大,足以傲视别人,因此像今天的艺术家一样,装扮一定要和别人不一样。他的装扮是:高翅帽,大屐,高帽子和像船一样的大鞋。这个人很有意思,浑不吝,州官上任的时候,他就这身打扮去拜见州官,自称学问比最尊贵的三公都大。清朝乾隆年间学者翟灏所撰的《通俗编》引述此条史料后,加注说:“今谓虚自张大,冀人誉己者,曰好戴高帽子,盖因乎此。”可见,“戴高帽”这个俗语至迟到乾隆年间就已经成型了。

宗道晖戴的高翅帽不得不追溯到乌纱帽。乌纱帽是南朝宋明帝时制成的一种官帽,“反抽帽裙”而成。什么叫“反抽帽裙”?“帽裙”是帽檐上面下垂的绢帛,用以遮挡风尘,“反抽”就是把它往上翻起,像鸟儿的翅膀。又因为刘宋王朝以黑色为时尚,所以官帽为黑色。这就是今天俗语中的“乌纱帽”,唐代初期曾经贵贱通用,后来演变成了官帽的代名词。

不过也有不同的说法,《隋书·礼仪志》:“宋齐之间,天子宴私,著白高帽,士庶以乌。其制不定,或有卷荷,或有下裙,或有纱高屋,或有乌纱长耳。”这是说皇帝戴的是白色的高帽子,百官只能戴黑色的帽子。因此,乌纱帽成为官员的代称。乌纱帽最后定型成为官员的惯常装束是在明代,《明史·舆服志》载:“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

乌纱帽虽然是官帽,但是不高,所谓“乌纱矮冠”。到了明朝中叶,风气大变,乌纱帽开始高了起来,最有名的是兵部尚书王敞:“纱帽作高顶,靴着高底,舆用高杠,人呼为‘三高先生’。”(《客座赘语》卷三)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官位当然也是越高越好,所以高高的乌纱帽开始吃香了。

明朝有个著名的笑话,说是有门生两人外放做官,向老师辞行,老师嘱咐说世风日下,最好的保身和升官之道是碰见人就送一顶高帽子。一个门生说:“老师您的话实在是太正确了!如今世上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还有几个?老师您就是其中的一个!”老师听了大喜。出门后,该门生对同学说:“老师嘱咐咱们逢人送顶高帽子,刚才已经送给老师一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