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2/3页)

“那你这是何意?”

“意思就是公子请回,往后别再来了。”

语气清冷,她垂着眼眸,跟先前见到他时欢喜的模样迥异。

顾藏舟直觉面前的青姈跟他离开时的样子稍有不同,却又说不上是哪里。她的容貌长相、衣裳打扮都如旧时,就连眉眼目光……

他猛地一愣,细心看她的神情。

青姈怕露馅,别过脸不看他,只低声道:“往后别再来了,真的。过往的事我会忘干净,顾公子,对不住。”说罢不等顾藏舟开口,迅速回身进了院子,倒扣上院门。

陈绍夫妻俩正蹑手蹑脚地贴在墙边偷听,都诧然看着她,见青姈狠狠瞪过来,缩了缩脖子赶紧躲回屋。

青姈拿后背抵着门扇,胸脯微微起伏。

……

等了很久之后门外始终没传来脚步声,顾藏舟必定还没走。

青姈咬着牙默默进了旧屋。

心里毕竟还是难受的,因顾藏舟的出现,提醒着三四年前无忧无虑的时光。那些时日如江河溪流一去不返,顾藏舟仍是公府里贵重显赫的顾藏舟,谢青姈却已不是爹娘呵宠着的谢青姈。

她可能嫁给很多人,唯独不可能嫁给顾藏舟。

抛开肃王府与国公府,顾藏舟待她很好,也帮过她很多,她欠着他。但他是公府嫡长孙,肩上挑着家族的兴衰重担,凡事都须顾全大局,身不由己。他的婚事牵系着家族的前程,不容半点任性。

顾藏舟想娶她,须先说服身为国公爷和国丈的祖父,可顾公爷怎么可能点头?今时今日,他还能忍耐顾藏舟无伤大雅的小动作,但若顾藏舟为她做出不利于公府的事,顾家舍不得动孙子,还不能动她吗?更何况,陈文毅的死很可能是肃王的手笔。

可这些话青姈没法跟顾藏舟说。

即便说了,此刻的他也听不进去。

身在公府,见惯了宫廷高门的做派,他肯定比她更清楚这些道理,只是拗着性子不肯死心。但往往,世事会跟温水里煮死青蛙一样,推着人一步步前行,最终让他死心、认命,或早或晚而已。

就像他前世最终娶了高门之女,夫妻举案齐眉,儿女绕膝承欢。

而她临死时记在心里的,也是戴庭安。

青姈坐在榻上,拿被褥蒙住了头脸,埋首在昏暗里,直到徐嬷嬷走进来轻轻将她抱住。

……

青姈不知道顾藏舟是何时走的,反正徐嬷嬷星夜去栓门时,外面街巷空静。

青姈吃完饭,如常梳洗睡觉。

此后的几日间,她的脑袋又渐渐被戴庭安占据。

她趁着空闲的时候,细细回想那件电光火石般窜入脑海的旧事。

是在元和十六年——也就是明年的春天,青姈去寺里上香,听见一群官家夫人在茶院里围着议论京城里新近的种种传闻。她原本没打算听,直到听见有人提起陈文毅三个字,忙寻了个茶座,侧耳细听。

那群夫人议论的是薛玉。

说他攀附高官,取了苏家的女儿,仗着苏家的照顾才得以提拔当官,却在外养着外室孽子。为了攀上肃王的关系,薛玉不惜拿死去的兵部尚书陈文毅做文章,在朝堂上用奸诈阴险的诡计搅弄风雨。

如今他后院起火,被自家夫人和离后反手打了一榔头,夺去官职流放京外,也是活该。

青姈听见事涉继父,便找顾藏舟打听详细。

顾藏舟很快就打听了原委。

原来是薛玉为向肃王表忠心,借大理寺重核陈文毅旧案的由头,要走了两个刑部从宿州捉来的要犯,从中兴风作浪、串供设套,不止推卸了肃王勾结武将的罪名,还反咬梁相诬陷皇子。

结果薛玉后院起火,养的外室被正室苏染冬察觉。

那苏染冬却不是好欺负的。

除了父亲曾任工部侍郎外,她的外祖父郑公是拿着封地的伯爷,外祖母是当年战功赫赫的柱国大将军的独女,手里一支铁杖是太.祖皇帝亲赐,连元和帝都得给几分面子。郑家虽距京城有千里之遥,虽不插手京城之事,却是家资雄厚,时常照拂外孙女。